美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能力
阶段性总结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教学在自主探究的形式中开展,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最有效的途径。我在教学中,无论绘画课,还是手工课,甚至欣赏课都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激活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我认为我们美术教师更应该放开手脚、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看、去想、去画,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获取了知识,而且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一、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例如,《梦幻中的城堡》教师借助电教,让学生欣赏动画片中的城堡。老师提问: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那些东西你认为最漂亮?学生很快就答上来。接着,我又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样子的城堡呢?”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各抒已见。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实践证明,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曲径通幽”之效。
四年级美术《 我是一个汽车设计师》这一课,我设计一个教师的演示环节,首先我给学生一个简笔画的汽车,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是什么汽车,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你想把这个汽车设计成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去想像,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现代潜水艇的汽车”、“ 插上翅膀不用烧油的汽车” 、“带太阳能的汽车” 。。。。。。,教师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发挥想象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激情的、生动形象的、具有优美节奏感的语言定能把课上得情趣盎然。
二、调动了学生的有效思维,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
1、选择创作途径
(1)观察比较法。
中高段学生的观察力比低段学生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前者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 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千奇百怪的帽子》这一课时,我提前准备好一定漂亮而奇特的帽子,刺激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然后,让学生观察:“老师今天有什么样的变化?”这顶帽子和我们生活中的帽子又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们知道了,这顶帽子比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帽子又多了更多的装饰性。又如四年级的《自行车》一课,可以先让学生看看生活中的自行车,再看看画家笔下的自行车,两者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最后学生自己创作作品。
(2)玩做结合法。
学生天性爱玩,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这一点十分重要。例如《愉快的春游》一课,可选择一个春意洋洋的一天,让学生去郊外,观察春天和冬天有什么样的……寓教于乐。在游戏之余,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创作便得心应手、各具其态。
(3)心画学习法。
在想象基础上,让学生排除一切外来干扰,闭目静思片刻,去看心中的画,然后把所看到的图像在画中表现出来。每个学生想象不同,表现的内容肯定各有特色。
本策略实施中,要重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暴露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通过老师的讲解、实践的活动和相互的探讨中悟出道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教育目标。
2、,让学生在“看”中参与
绘画是由线条、色彩、形体等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举办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绘画作品展览会,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们都爱看。看了之后学生们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画,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在黑板上,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老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优点,学生会掌握得越快,越全面。同时老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3、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说”中参与。
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