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黄老之术很受推崇,当时主张无为而治,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并不是儒家思想。
儒家受到重用是在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当时天下安定,已不适用法家学说,秦国战国时期依照商鞅变法迅速强大一统天下,但是一统后仍使用战国时期的严刑峻法,导致天下大乱,儒家的学说正迎合统治者的思想,但仍需要法家学说,所以统治者治理国家是儒皮法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