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新生代构造盆地的总体特征
1)辖域中新生代构造盆地均属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组成部分,总体上受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板块内部的构造活化,盆地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2)构造盆地的充填物以陆源碎屑沉积和火山堆积为主,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3)随着构造运动的发展,盆地内堆积物在建造上呈现有规律的序列。中生代盆地发展从形成—扩展—衰亡。而堆积物也有明显的三分性。且新生代盆地发展经过古近纪的强烈裂陷、断陷阶段和新近纪的坳陷、披盖阶段。
4)受陆相沉积规律控制,构造盆地内沉积物相变很大,受地貌、微地貌影响较大,总体在盆地边缘以粗碎屑为主,盆地内部以细碎屑为主。
5)盆地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同一世代的盆地受控于统一的沉降系统。沂沭断裂带内构造盆地主要受控于北东向断裂,形成北北东向盆地;鲁西地区受控于北西向构造带,形成北西向或近东西向盆地。
(二)盆地发育阶段及主要成盆期
1.中生代成盆期
由于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活动强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应力场也发生变化。可划分为四个成盆期。
(1)淄博成盆期
主要在鲁西地区发育,侏罗纪时,鲁西地区发生差异性升降,该期盆地是在充分夷平的基础上发育的,因此盆地分布范围很广,遍布鲁西地区(包括沂沭断裂带),但各盆地规模均很小,差异也较大。辖域的坊子盆地,沉降时间较早,盆地范围较大,以湖泊沉积为主,并夹有煤层。稍后,沉积河流相砂砾岩。
(2)莱阳成盆期
白垩纪初期,应力场发生变化,构造活动趋于强烈,沂沭断裂发生平移,并发生一定程度的隆起,鲁西的各种牵引构造开始发育,该期构造是在夷平较充分的基础上发展的,因而盆地范围较淄博期大得多(比现在可见的莱阳群分布范围也大得多),以湖泊沉积为主,横向上相变不大明显,说明当时地形起伏小,晚期构造运动更加强烈,火山活动沿断裂频繁发生,沉积一套火山碎屑岩堆积。而苏鲁造山带和胶北地块之间发生强烈裂陷,而形成胶莱盆地。受其影响,坊子盆地在该成盆期的晚期在此沉陷,沉积了城山后组。
(3)青山成盆期
各地火山活动非常发育,堆积一套以安山质为主的火山岩。总的来说,自鲁西地区向沂沭断裂带,火山活动依次加强,火山岩厚度也增大,说明火山活动以沂沭断裂带为中心。
(4)大盛成盆期
沂沭断裂继续左行平移,形成拉分盆地,但火山活动较弱,岩浆源已亏空,以发育陆相碎屑沉积为主,盆地受沂沭断裂带严格控制,盆地以湖泊沉积为主,边缘发育大型洪积扇。
早白垩世晚期,应力场发生巨大变化,盆地停止活动而终结,完成中生代的成盆阶段。
2.新生代盆地发育阶段
新生代盆地多数继承了中生代盆地格架,但是应力场有了更大的变化,盆地形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华北裂陷带强烈活动,改变了中生代的构造格局。相应的盆地发展也根据新生代盆地的特点划分为三个阶段:
(1)古近纪阶段
新生代初期,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向俯冲影响,鲁西地区发生区域性拱起,地幔上隆,辖域普遍缺失古新统。始新世为盆地早期裂陷阶段,主要受右行拉分的影响,以南北向伸展为主,继承燕山期近东西向的断裂组合,形成山间断坳盆地,在靠近济阳坳陷的泰蒙断拱北缘则沉积五图群,渐新世地壳继续拉张。总体上古近纪属于盆地的裂陷断陷阶段。
(2)新近纪阶段
本区受华北运动影响,基本停止了裂陷活动,盆地逐渐进入热沉降阶段,即坳陷、披盖阶段。发生玄武岩喷发,形成临朐群。
(3)第四纪阶段
晚喜马拉雅运动使华北坳陷整体上升,进一步夷平,形成近代冲积平原。在此期间盆地内发生多次海侵,形成了数套海积层。区内最明显的是全新世早期形成的黑土湖组沼湖相沉积,在距今30万a的中更新世曾有过一次海侵——海兴海侵,规模不大,距今226万a的早更新世渤海海侵,范围相对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