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烧制的“瓷母”,为何过了如此之久还是鲜艳夺目?

2025-04-03 10:50: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乾隆时期烧制的“瓷母”,到现在还能够如此光彩夺目,其主要原因就是它那非常神秘的制作方法,直到现在也无法完全复制。


瓷母,乃是由清代乾隆年间的景德镇烧制而成的。从上到下,它的瓶身一共用了17层釉彩。它能够被誉为“瓷母”,正是因为身上的釉彩种类之多远超其他瓷器。同时,它还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享有“中华瓷王”的美称。


那么有的朋友可能就会问了,这个瓷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是谁发明了它呢?这就要谈到清朝的乾隆皇帝了。有一天,乾隆皇帝突发奇想:能不能把现在天下的所有釉彩都用到同一个瓷器上。

正所谓“领导张张嘴,下属跑断腿”。乾隆皇帝只是说了一句话,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制瓷工厂,以及瓷器制作大师们九疯了似的,研究怎么样可以实现乾隆皇帝的想法。最终,江西景德镇的制瓷师傅想到了怎么把17种釉彩用到一个瓷器上去。

瓷母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外表看着和其他瓷器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是它的釉彩用料之多、之广,却是前所未有的。

这其中就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等,正是因为它制作工艺的复杂性,所以瓷母才能经受住岁月的侵蚀,依旧光彩照人。同样,它也是一件无价之宝,真品只有在故宫展出过。

回答2:

说明那个时期的烧制瓷器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地步,即使现在的也也做不到。

回答3:

乾隆的艺术欣赏水平特别的怪,自己的爹喜欢的都是淡雅的陶器。但是他不同,他喜欢大花大绿的,但是也因此烧制出一批特别颜色艳丽的瓷器,现在都无法做出来。

回答4:

可能是烧瓷的制作方法和技术比较特别,能保持住颜色。

回答5:

是因为他的制作方法特殊的原因,哪怕是现在也无法复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