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理解再记忆还是先记忆再理解?为什么?

2025-04-26 09:53:1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先理解再记忆,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很有道理,只有理解,才能用;理解了,记忆也就轻松了。于是,那种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被认为是最不科学的学习方法,被束之高阁了。关于先理解再记忆还是先记忆再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想一下我国古代私塾的情景。那时候,先生虽然也是“讲书”,但是孩子们肯定也明白不了多少。但是怎么办呢?先生就会让孩子们“先背下来再说”。这里我们不说古代的教育制度,就是这种方法,也可以很快的让孩子们学习入门,然后踏上考取功名之路。也有一位国学研究者说:“五四以前的人读古书的障碍不是很大,很多名家都坦言可以像看白话小说一样读古文。现在的人因为儿时未受古文教育,如今读起来颇感费力,但是只要做到以下这点就可以扫清古文阅读的障碍了:如水银泻地般不假思索毫不费力的背诵100篇古文(不可过短,如古文观止或四书等),当然越多越好。这要下点功夫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现在有些人虽然能阅读古文却不能下笔如神就是因为没能不假思索的熟诵一百篇古文。”先理解再记忆还是先记忆再理解,绝不可以一概而论。对于有老师教的,一些理科的公式定理什么的,先理解再记忆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自学,而且根本就不可能懂的一些学科,建议就是先背下来再说。当你能把这本书的重点纯机械的背诵下来,那么这本书再难,估计也能差不多理解并掌握。当然这里说的是纯机械的记忆,那种靠数字编码,谐音挂靠地点桩什么的,就免了吧,在这个情况下,就是自欺欺人了。

回答2:

个人觉得,如果是让我来学习这些药品知识,我可能会先识别,再对比。识别就是先知道个大概,知道叫什么名字,药理等东西记不住,就记不住吧,最起码名字应该可以记住。如果有实践机会,再把名字和现实情况进行一个参照,用实际现象再去进行记忆。识别---对比---记忆。当然其中可能还有一些东西我不是很了解,所以只是粗浅的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应该由纸面到实际的,先记忆后理解。当然是你可以摸到实物,看到现象的条件下。

回答3:

当然是先理解再记忆。理解之后可以减少记忆所需的时间。记忆之后再理解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更高。因为你记忆的时候无非也就是复读,而多看几遍书理解也在复读。一旦在复读,其实就会记忆,而看书理解还有更好的BUFF——理解。因此,优先采用时间和精力成本更低的方法。

回答4:

有能力当然是先理解后记忆,但很多机理其实药理学的书也讲的不明白,遇到实在不明白的就靠记忆吧,实际你会发现,就算药学的学生,应付完考试很快就把大部分内容都忘掉了,等你闯过毕业关考研关执照关你会有机会一遍一遍的重复这个过程,很多知识得到再次记忆和理解 最后被临床和科研揉碎了,被各种会议和文献拓宽了,这些知识就终于属于你了,而你也有机会用你的所学向疾病宣战如果你是刚刚接触药理的同学一定记住基础很重要,但欲速则不达,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个平静努力的人,共勉。

回答5:

先试着理解,如果会卡很长时间的话就先记住,以后再找时间看看。不过如果这个不懂后面会影响一大片的话那还是要啃下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