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为什么带一个奶妈和一个丫头去京城?
林黛玉初进贾府,只带了两个人,一个是她的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在贾母看来,雪雁太小一团孩子气,王嬷嬷极老极老,两个都不是能照顾好林黛玉的人,所以她除了按规矩给黛玉配备十一二个丫头婆子之外,还另外把自己的鹦哥给了黛玉,这鹦哥就是紫鹃。
古人早熟,十岁的丫头完全可以照顾好人,何况雪雁的任务并不是挑水劈柴,不过是跟着读读书写写字,侍候簪环梳洗什么的,不会有多大的纰漏。
黛玉进京不过七八岁年纪,以林家的家境,请的奶娘也不至于七老八十,最多不过三十几岁,怎么就到了“极老”的境况呢?
退一步讲,就算这两人不尽心,不还有那十几个呢嘛。
进了贾府后,贾母把黛玉安排在自己身边住着,第二年春天也没离得多远,后来虽进了大观园,但三茶六饭,样样周到,为了不让她吃饭来回奔波,甚至还专门为她和贾宝玉建了个小食堂。林黛玉一有风吹草动,贾母立刻就知晓了——真真的是护在手心里了。
原来啊,有一种不放心,叫外祖母觉得不放心。
那么,为什么林黛玉进京,只带这么两个“不中用”的人呢?
首先绝对不是林家很穷。
林家什么家世呢?
咱们且看原文:
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姑苏林家是望族,林如海往上数四代,都是列侯,是妥妥的钟鸣鼎食之家,是皇家刻意恩宠的对象。要说这样的人家穷,恐怕没几个人是真正相信的吧。林家是书香家族,文官出身的要想博个爵位,那是相当之难,也正因如此,林家的底蕴绝对深得不见底。不要轻信黛玉说的她是穷人家的姑娘,也不要轻信读书人说的穷,人家随便拿出点孤本字画古玩什么的,那就是不得了啊。
除了几代人的积蓄,林黛玉的身边,还有贾敏的嫁妆呢。贾敏是金尊玉贵的荣国公府嫡小姐,嫁给侯门贵公子探花郎,必然是十里红妆。——王夫人曾无比慨叹贾敏是真真的千金大小姐,贾母也当众毫无避忌地说自己最疼贾敏。
林家家口不多,用度也不大,没有奢侈的风气,钱仍然在。
林如海做的是盐政,妥妥的肥差。清朝的盐政都是非天子心腹担任不可,因为江南盐政的收入,过过手就了不得了。林如海不是海瑞,他为人处事圆融(看他待贾雨村就知道了),就算不贪墨,收受点孝敬就够了。
林黛玉又是林家独女,林如海捧在心尖的人,那是要怎么富就可以怎么富,身边仆从多如牛毛都可以的。
再者,林如海办事妥当。
他对贾雨村:“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贾雨村不过是个家庭老师,在黛玉的功课上不过是略略教了一些。可是林如海在他的工作安排上,也是周到之极。一来为了报师恩,二来荐人才,为了贾雨村的前程,他出钱出力,相当给面子。
林黛玉是他嫡亲的独女,此生唯一的骨血传承,他对她,必然是穷尽谋划。
如此,为何还只带两个人上京?
因为不能多带。
林黛玉此去京城,是怎么一个情况?
林如海劝林黛玉出发时,是这么说的:“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林如海不会再续弦,林黛玉的处境将会很微妙。按那个时代的婚娶规则,林家家中无主母,林黛玉作为林家小姐,她就是丧妇长女,是五不取的一种。而如果依附舅家生活的话,这种尴尬就不会有了,毕竟历史上也有不少人是依附舅家而最终成功嫁入如意家族的,比如长孙皇后。
林黛玉前往贾家,只能带贴身的奶娘和丫头,再有钱有势也不能多带,人多了显得林家很不懂礼数。一个正守着孝的姑娘,必须低调再低调,身边前呼后拥的呼拉拉一车车人,进入舅家,像什么话?
再者也不必多带。
贾母和贾赦兄弟二人商量后,派人前往扬州接人。派出的虽是三等仆妇,但人足够多了。林如海这边还安排了贾政带着小童随行,师者为父,贾雨村从礼节上来说完全当得起家长的重任。
到了京城码头,早有荣国府的轿子车马等候,到府门前,也早早就安排好了进内院的轿子,轿夫婆子丫头全都换了又一波。而到了内院,贾母早就安排妥当了,一切不用烦心。
如此周密的安排,根本不需要林黛还带个几车马的人去。
贾家的安排很周到,也很贴心,贾赦、贾政兄弟两人也一再嘱托要林黛玉把荣府当自己的家。
人少有人少的好处,王嬷嬷和雪雁都深知黛玉的秉性,不至于在贾府惹祸,而凭着林黛玉的谨慎小心,在贾府生活一段时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只是“天缘不凑巧”,林如海的打算本来不过是让林黛玉平安长到嫁人,他可以给她保驾护航,没想到他根本等不到,林黛玉最终成了寄人篱下的孤女,泪落成海。(图来自网络剧照,感谢感谢。)
林黛玉去贾府,路途遥远,不仅走陆路,还要坐船走水路,不适合带太多的下人,所以就带了贴身的妈妈和丫头。
因为林黛玉家已经落魄了,她手头上的钱只能请的起一个妈妈和一个丫头。
一来出于礼数,带太多人去舅舅家会显得很不礼貌,对先母的名声也不好,二来也不用带太多人,贾母派人去接,一切都安排的妥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