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
【药物名称】:牵牛子
【类 别】:种子类
【英文名称】:pharbitis Seed
【别 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
【来 源】:为旋花科植物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 (L.)Voight的种子。
【植物形态】:一年生缠绕草本,全株密被白色长毛。叶互生,阔心形,全缘;叶柄与总花梗近等长。花序有花1~3朵;萼片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cm,先端尾尖;花冠白色、蓝紫色或紫红色,漏斗状,长5~8cm;雄蕊5;子房3室。蒴果球形。种子5~6粒,卵形,黑色或淡黄白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 长 地】:生于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多栽培。全国各地有分布。
【采 制】: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化学成分】:含牵牛子甙(pharbitin)、牵牛子酸C、D(pharbitic acid C,D)、顺芷酸(tiglic acid)、尼里酸(nilic acid)等。
【性 味】:性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附 注】:同属植物裂圳牵牛P. nil(L.)Choisy的种子亦作牵牛子入药。
牵牛花的药用价值较高,明代吴宽写诗赞道:“本草载药品,草部见牵牛。薰风篱落间,蔓出甚绸缪。”
现代药理研究分析,牵牛子含有牵牛子甙、牵牛子酸甲、没食子酸、裸麦角碱、野麦碱等成分,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有强烈的泻下作用。服用时一定要严格按量,不可多服,牵牛子的药用名称为二丑、黑丑、白丑。黑丑为黑牵牛子,白丑为白牵牛子,二丑为黑白丑的混和物。
牵牛花食用功效:
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主治肢体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便秘、虫积腹痛等症
牵牛花属旋花科牵牛属,为一年生藤蔓草本。
牵牛花虽为藤本植物,但它具有与其他藤本花卉不同的特点,它不仅在竹篱上甚至一根线上,能飞攀而上,而且茎上的卷须,是逆时针而左旋的。花色易变,清晨刚开时为蓝色,经太阳晒后,就变成粉红色。花期为6~10月。花色多彩,有白、红、紫、蓝及复色等。果实分批成熟,成熟期为8~10月。牵牛花既宜地植于庭院、天井墙旁、篱笆或门庭棚架上,亦宜盆(缸)栽于阳台,通过设引架索,或攀缘而上,或缠绕下垂。长蔓柔枝,轻叶艳花,颇有情趣。种子有黄褐色(白丑)与黑褐色(黑丑)两种,均可入药,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