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的义气为话题写一篇450字的作文(易懂的)

2025-02-25 00:25: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里的第一章:桃园三结义。它讲的是:在东汉未年的时候,张角领导农民起义造反。刘备、关羽、张飞在这时相遇,这三个人意气相投,便结拜为兄弟,共同谋化恢复汉室,保卫国家的计划。
刘、关、张三个人能结拜为兄弟是因为他们都讲义气,义就是义气,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的气概。不仅有义,他们还志同道合,他们一心想从军,各自施展才华,想要报孝国家。这告诉我们:如果想有一番事业的话,就要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帮助,为了义气不能相互包庇朋友的过错,而是要敢于指出朋友的错误,帮他改正。义是在法律道德准绳范围的义,不能因为义而触范法律,那就不叫义了,只有为朋友做好事才是义。义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比如:在班里有同学不会这道题,你不去嘲笑他,而是去帮助他,这就叫义,这就是生活中的义。

义薄云天
-----三国说“义”
提起“义气”二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水浒传》里的宋江等那一百单八将,其实,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不少的义。
义气是什么?它是一服催化剂,促使人们更加忠君报国,更加珍惜友谊;义气是一把锁,它锁住了背叛,锁住了贪心,锁住了见利忘义,义气是一杯水,他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世界,这便是在我眼中的义。它是正义,是友谊,是忠心,是诚信,它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一提起《三国演义》中的“义士”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关羽,不错,关羽的确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对刘备讲义气,对曹操也讲义气。正所谓“威倾三国诸英豪,一宅分居义气高。奸相枉将虚礼待,岂止关羽不降曹。”在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中,关羽身陷重围,但却仍“只降汉帝不降曹操,”并与曹操约下三事才肯降。曹操对关羽可以说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可是仍留不住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而去,但他并非知恩不报之心,他曾说:吾故知丞相待吾甚厚,乃吾受刘皇叔重恩,发誓同生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必要立效马以报曹公,然后去而。”之后他斩颜良文丑,解白马之围才离去。而且后来,曹操败走华容道,也是关于义气,念旧日之恩,放他一马。这样的人绝对是一位义士,一位英雄!他对刘备的义,是兄弟之义,是君臣之义,他对曹操的义,则使之恩图报,不忘旧恩。
其实对于这件事,讲义气得不仅是关于一人而已,曹操也算够义气的了,虽算不上是义士,但最起码他也是尊重侠肝义胆的人。曹操的义在于诚信,他守信用,当初曹操答应关羽日后可以去寻找刘备,虽只是权宜之计,但事态还是做到了。他么宁志关于是难得的人才,是一位虎将,他明知放了关羽对他不利,“放虎容易捉虎难”但他还是见留不住关羽,便放了他。他想结识他作个人情,送关羽锦袍。关公用青龙刀挑锦袍披于身,许褚说他无礼,“何不擒之?”曹操却明白关羽的疑心,而且说过:“吾言既出,不可追也。”蔡阳,夏侯淳等人想杀关羽时,也是曹操给拦了下来。这些都足以证明曹操也有他的义气,那就是诚信。只不过,曹操是奸臣,是汉贼,倘若他是刘备,那么人们一定也会重视他的义。刘备固然是一薄云天,曹操也堪称是侠肝义胆了。其实曹操也并非是小人,他也有他的义,只不过在人们心目之中,曹操的地位更多的,还是一代奸雄。
义是“忠义”,是“正义”,是“仁义”,是“诚信”,是“友谊”。三国说义,所三国的义士,说义士的义薄云天。

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