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年费/服务费,这是饿了么一开始的收费方式
2.流水抽成,不解释
3.外卖附加费,主要是自己配送的平台,比如零号线
4.竞价排名,不解释
5.广告栏位,自营硬广
6.广告联盟,作为一个流量平台,怎么可能不做联盟?
7.入股分成,有些平台是有商家创办或入股的,饭店收益部分补贴
8.自营业务,参考丽华等垂直外卖服务商
9.押金和结款时差,作为流动资金可以做一些理财
大概就这些,基本上每家平台都会部分使用以上收费模式。关于楼主提到的这个情况,我只想说:充分竞争时,你就是上帝,大局已定时,就是老大了。
我在饿了么订了五份炒饭,炒饭就算做的再不靠谱,五块钱也还是要的。但是最后提交订单的时候,总共只收了12元。我想到了亚马逊在前几年的一条新闻,他们使用当地送报纸的人员来送快递,这样送报纸的人有了更多收入,他们也节省了很多费用。
饿了么可能也采用了类似的模式:送餐的快递小哥正事是送餐,闲的时候送其他货物,送餐只是多种活动中的一种。快餐送货我觉得没多大前途,可能只是一个入口,最终瞄准的应该是快递这个行业。未来快递行业可能会被饿了么、美团这样的送餐行业替代,或者双方达成一致的合作协议,送餐行业提供短途、小件运输,快递行业提供长途、大宗运输。
关于入口可以举两个例子,比如腾讯做QQ是为了推广游戏、销售平台,百度做搜索是为了做广告平台,但当用户依赖上他们以后,虽然QQ、搜索本身并不产生价值,但与QQ、搜索相关的所有内容都是赚钱的。
通过快餐来做入口,我至今还想不到盈利模式。但以前的公司给了我一个寻找的思路,即它与周边哪些事物关联最紧密,那它的盈利模式就很可能在哪些事物上面。推测下快递餐馆周边的事物,有旅店住宿、工作机会、租房售房等,我想它的未来可能就在这一块吧。比如给快递小哥几块钱,让他给收快递的人发个租房售房广告什么的,肯定比路边发广告要靠谱的多。
挺多盈利模式都是在做起来以后才开始明析,美团与饿了么,只能说我们要继续等着看吧。
一般大概就是这四种运营盈利模式:
1、从商家提成
2、会员高级功能(比如收送餐费,生活半径、饭是钢)
3、流量带广告
4、送餐团队与店家合作的费用
从商家抽成:大家在使用外卖APP的时候通常可以发现店内堂食都会比外卖APP上便宜1-2元或不等价钱。在使用外卖APP后店内生意增多,流量增大。外卖服务商就会从每月总营业额抽成,这是一部分盈利。
会员高级功能:我们在点餐送餐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餐具收费、送餐收费、送餐出餐速度慢,很直接的导致了我们用户体验差的情况,外卖服务商就退出会员功能,一个月缴纳相对的金额就会享有:餐具免费、送餐免费、优先出餐等特权。
流量带广告:饿了么除了订餐商家页面还有一个通过订餐后获取的积分兑换相对礼品的界面,在购买兑换的时候都会跳转到另外的界面或者网页,界面多半显示的是这件商品的提供商和购买的地址,包括首页轮播和栏目广告都是可以接受广告投放的,APP流量每日都会很多通过对这些流量的点击来收取广告投放商的广告费用。
送餐团队与店家合作的费用:多半的商家是没有过多的人力来配送外卖订单的,这个时候外卖服务上就运营而生成立外卖配送的团队,每个商家没有配送人力的时候都可以选择开通并接受专门的配送服务,当然要收取相应的费用。
很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