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正门在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
北京大学西校门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燕京大学主校门。校门两侧有两头石狮,这座校门是由燕京大学校友捐资修建,故而又称之为校友门。
校门左右两侧还有一对威武的石狮,鬓发虬卷,目光炯炯有神,使西校门更增加了几分庄严。
北京大学正门位于正西方。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而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翌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全国的学术和思想中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到北平复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校园从北京内城迁至西北郊燕园。
位于西方。
北京大学西校门简介:
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燕京大学主校门。校门两侧有两头石狮,这座校门是由燕京大学校友捐资修建,故而又称之为校友门。校门左右两侧还有一对威武的石狮,鬓发虬卷,目光炯炯有神,使西校门更增加了几分庄严。
西校门的设计:
虽然颇具东方气韵,但是整个燕京大学的设计者,却是一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建筑师墨菲。1914年来到中国,到1920年接手燕京大学建设项目时,墨菲已经在中国规划设计了好几所学校。他一开始的设计少有中国元素,但到他1935年离开中国时,已经越发注重“改良式中国建筑的复兴”。只是他毕竟是一个外国的设计师,在燕京大学的整体设计中,墨菲以玉泉山的古塔作为端点,以西校门和未名湖东岸的建筑为延长的中轴线,这样一来西校门就成了燕京大学的正门,一反中国传统建筑的南北向中轴线的做法。 进门之后的校友桥及其两旁的水池,原本是取意于中国古代文庙中的泮池,但是水面也不再是泮池的半圆形,而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长方形。西校门上原来悬挂的是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题写的“燕京大学”四个字的匾,似乎北大和燕大冥冥之中早已结缘。1952年,北京大学迁入燕园以后,门正中的匾额换上了由毛泽东主席在1950年应北大学生会请求亲笔题字放大而成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