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子技术有不小的发展,整体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并不太多,估计10年左右吧。
80年代的时侯,从香港引进个纽扣电池生产线都是高科技,算是天大的新闻。现在国内各种PCBA的设计和制造已经很普遍,而且可以制造高端的电子产品。
当然,电子技术相关的产业链非常长,一些元件和仪器确实国内无法生产,但应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进一步发展自己。坚持独立自主发展肯定是对的,那种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想法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地位和国家安全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在独立自主发展中,能够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快速积累自身,无疑能发挥后发优势,达到跨越式发展的目的。在一些行业里,国内确实做到了引进消化吸收的一系列步骤。
但也确实存在只是引进生产线,而无法学习消化技术的情况,最显著的就是汽车产业,那些所谓的跨国企业至今都没有让中国学习到如何制造和设计发动机和变速箱,反倒是一些民企在自我积累,发展这些必要的技术。这个例子是需要反思和汲取教训的。
个人认为完全封闭国门是万万不可取的,不用美国的CPU,windows等先进的产品,对当今中国的发展肯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不能为了恪守不用洋货,而用算盘来代替计算机,而是应当洋为中用,用老外的计算机来设计和发展出自己的产品。当年新中国被西方封锁,我们不得已只能靠自己积累,现在有了开放的机会,应该抓住机遇,尽快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这里必须强调的是,不能简单靠所谓市场换技术,而是要认真学到国外的技术,最终“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比如,华为就是一步步从代理网络产品到自己研发,现在已经能与国际巨头分庭抗礼。在家用CPU的设计上,不要说中国,其他国家一时也难以挑战美国的intel ,操作系统也是类似的情况。但目前的策略是先设计较低端的CPU如龙芯,再大力发展通用型CPU,并发展linux核心的操作系统,这条路应该是比较稳妥可取的。
其实国内的整个工业基础和环境还不够好,但假意时日,达到先进水平还是有希望的。要出现象微软,谷歌那样伟大的公司,恐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