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1:可选择性作手术治疗,如椎板切除减压,脊髓空洞与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枕骨大孔减压,第四脑室出口矫治术等.由于一般保守治疗不能够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颈枕交界部失去了脑脊液的缓冲作用,颈部的不经意受伤,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肢体瘫痪,呼吸骤停甚至死亡.因此手术是治疗脊髓空洞的重要手段.脊髓空洞常常是相关原发性疾病的继发表现形式,正确的治疗原发病后脊髓空洞就会自行消失.
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进行颅颈交界区的骨性和膜性减压,矫治畸形,防止病情继续发展或恶化;另一部分是空洞分流术,即作空洞造瘘或置管分流,解除空洞对脊髓的压迫以缓解症状或防止病情进展.通常伴有小脑扁桃体下疝的脊髓空洞症都要做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根据情况选择.通常情况下我们要首先解除患者的病因,首次手术一般情况下不行空洞分流,因为多数患者在解除病因后空洞会自行消失.空洞分流作为解决患者疾患的进一步方案.
目前应用微创小切口(长约4-6厘米),应用微创器械,小骨窗(2X3厘米大小)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微创手术完全不同于常规的大手术,微创手术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完成硬脑膜内的各种操作,如分离小脑扁桃体与脑干之间的粘连,解除第四脑室中间孔的梗阻,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是很少出现生命危险.
空洞分流术:通常指在空洞较明显的部位将空洞切开,使之与蛛网膜下腔或胸腔相通.通常应用“T”型管行空洞-胸腔分流,这种分流能够保持一定的脑脊液势能梯度,较好的完成了空洞分流.这种分流能够较好的避免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所致的粘连梗阻,进而使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现在的“微创,局限,充分减压”手术理念及个体化的治疗能够最大限度的解除患者疾患.
指导意见:
2:可试用中药,以补气,健脾,活血为治则,如地黄饮子加减.
3:脊髓病变部位的放射治疗,少数病例有效.
4:可给以镇痛药,B族维生素,ATP,辅酶A,肌苷等.
5:早期胶质增生为主时,可行放射治疗或口服同位素131I治疗,以阻滞病情进展.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时可考虑行椎板切除减压术.
6:新针治疗→瘫痪肢体的按摩及被动运动等可能对恢复有帮助.痛觉消失者应防止烫伤或冻伤.
脊髓空洞症是指位于脊髓内的充满液体的管状腔其大小形状、位置均不相同,囊液清亮、无色,基本和CSF一样,像室管膜瘤或成血管细胞瘤等髓内肿瘤形成的囊肿一般不包括在内,但是有争议的是这样的肿瘤可能与真正的脊髓空洞有关。
此病多在20~30岁发生,偶可起病于童年,男多于女。起病较隐蔽,病程也较缓慢,经常以手部肌肉萎缩无力或感觉迟钝而引起注意。
脊髓空洞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常常是疼痛和感觉异常。这种疼痛可能表现为背部、颈部或四肢的持续性钝痛或刺痛。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感到触觉、温度觉和痛觉的减退或丧失,甚至出现异常的感觉,如麻木、蚁行感或烧灼感。
由于脊髓是控制运动功能的关键部位,脊髓空洞症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可能会出现运动功能的障碍。这可能表现为手部或足部的肌肉萎缩和无力,影响精细动作的执行,如书写或系鞋带。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或瘫痪。
脊髓空洞症还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出汗异常、皮肤温度变化、血压波动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便秘、尿频或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除了上述症状外,脊髓空洞症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脊髓空洞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或刺激引起的。
您好,您现在的这种脊髓空洞症多考虑为神经受损以后而引起的四肢乏力,活动功能障碍的表现。建议您现在的这种情况,要等专业的神经内科来走出一个明确的判断来选择这种营养神经和细胞以及血浆置换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这样是可以得到一个有效的控制和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