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为何历经5000年不衰

从人文历史地理变迁角度讲
2025-02-25 02:22:0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 地理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的4大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在今伊拉克),古印度,古中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拥有足以支撑一个文明崛起的河流。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古巴比伦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印度得恒河,中国的黄河长江。在这些文明崛起的时候,自然条件是相当恶劣的,而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所以是否拥有一个适合生存,耕种的环境是相当重要的。正是因为这些伟大的河流,才造就了四大古代文明,同时为这些文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集中体现在气候,耕种,以及航运
和交通方面。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当代,伊朗和伊拉克还为了争夺河流的控制权还能展开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的原因。

2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融合性及适应性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几大古都在黄河流域,河南的殷商古都,西安的秦古都,所以中华文明又称治水文明,后来在慢慢扩展到长江流域。在这期间慢慢的接纳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
并且能够和平共融。要知道,在秦汉直到魏晋南北朝期间,很多少数民族还被统称为五胡,在那时,这五胡的文化还不能列为中华文明的范畴。在此后,在被外族统治期间,特别是在华夏文明有可能被草原文明取代的时候,中华文明更充分的展示了其包容和适应性,可以说,蒙古人在成功的侵略的中原大地,但是文化上实际上是中原文化成功了渗透到了草原上。
乃至后世出现了像耶律楚材的草原墨客 。

3.统治阶级对儒家文化和宗教巧妙运用

当你问到欧美人的对中华文化的印象时,他们多数第一个可以回答出来的是孔子,可见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儒家文化要发展,需要统治阶级的肯定, 同时统治阶级也需要儒家的忠孝仁义礼仪廉耻理论支持,二者之间存在着无法替代的互补性,当然这种现象也出现在宗教中,紫禁城就是道教天帝居住的紫薇宫的意思,慈禧不是让别人称她老佛爷吗?
这就是将宗教归己所用,而宗教也借统治者之手广为流传,最终,儒,释,道,3家文化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称为了中华文化得以流传的重要保障。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货币和度量衡后,到如今全部是中央集权的统治,如此民族众多,文化众多的泱泱大国,非中央集权统治而不可行,否则很容易造成领土和文化上的分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文化上的彻底分裂是绝对不同的2个概念 。正是这种统治的制度,才能得以让中华文化的能够比较完整的流传至今,当然这个是个人看法,但是我还是很就坚持这个观念.

回答2:

谁说不衰啊?
现在有几个人懂孔孟之道?
现在有几个人明白忠孝仁义礼仪廉耻?
现在有几个人明白春秋大义尊王攘夷狄?
现在有几个人还能看懂繁体字文言文?
现在有几个人敢明目张胆议论国事?
现在有几个大学本科生敢不考英语四六级?

文明兴衰在于传承文明的人。
古代的人学体孔孟之道,崇尚忠孝仁义礼仪廉耻,明白春秋大义遵王攘夷,论述用文言,还可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中华文明才能持续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二现在的人跟文革前比都差很多。现在的国人一盘散沙、崇洋媚外,已经无法弘扬中华文明了。文明当然要衰落了。

回答3:

同意一楼的回答

回答4:

同意一楼,我们的古文化很多都是很有用的,可是大家都不懂利用.连许多外国人,比如法国前总理,小时侯父辈都让他们读中国的古书,学习治理国家,经营公司的方法和思想呢.

回答5:

一个多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