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的3+4和高中的区别为:学制不同、毕业证书不同、考试不同。
一、学制不同
1、3+4:3+4的学制为七年,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后四年进入对应的高等院校进行本科学习。
2、高中:高中的学制为三年,在高级中学进行三年的高中学习。
二、毕业证书不同
1、3+4:3+4的毕业证书为中职毕业证书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
2、高中:高中的毕业证书为高中毕业证书。
三、考试不同
1、3+4:3+4参加春季高考报名并进行转段测试,合格者才能进入对应的高等院校。
2、高中:高中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后进入对应的高等院校。
“3+4”的这个“3”是初中毕业以后上的三年制的中专,不过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一下,“3+4”的“+”和“5+2”的“+”是不一样的,“3+4”的“+”是指职教高考(各省叫法不一样,有的省叫对口升学、对口高考)。
参加职教高考以后进入全日制的本科大学进行四年的学习,与高中参加的高考获得的4年制的毕业证是一模一样的。
很多家长认为3+3是个比较不适合青春期的机制,十一走班跟其他校分层教学不同的是彻底没了行政班,学校又比较大,教室分布较散,学生课间几乎没有交流时间,就需要匆匆赶往下一个教室,对于节奏较慢、比较渴望同龄人交流的学生孤独感、压迫感很强,同学情谊难以培养,也难得到传统上班主任的指导帮助。如果家庭再未能及时提供心理帮助,则容易迷失。这种学制适合自律性强、独立性强、学习目标明确、意愿强烈的学生,可惜这并不是青春期学生的普遍特点。
进十一的都可以考2+4,选拔比例大约是3:1,即使3+3也是分层教学,总分弱单科强的,强的那科可能跟2+4的一起上课。既然是已经被筛走了最好的1/3,再拿3+3的去跟其他校整体拼中考平均就没意义,因为在十一里面的,只要够出色,已经就转2+4,直接进入6小强。也就是说十一的新初一,升学机会是校内2+4,外加中考考到外校去,出路跟外校不一样,不用放一起比。
孩子数学不错或者有潜力就去十一。2013和2014年清北人数高于十一的只有人大附和四中。考虑到六七年以前的生源差异,2+4比哪个学校的培养效果都好。这句话可能让一些学校的粉丝不爱听,但这是事实。十一的中考分数线四年前还是海淀第六,两年前还是海淀第五,去年才和101北大附并列第三。2010年以前择校的顺序,基本2+4是被家长排在海淀第六的。对比现在2+4的出色,大家自己得出结论。
中考的中职3+4和高中考大学,只是入学考试方式有区别。
其毕业证书,是一样的。
大学(拉丁语:UNIVERSITAS),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组织,包括综合性大学、学院、高职高专等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