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对联知识,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

2025-04-23 21:03:5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为你奉上,请参考!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回答2: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海边屹立着一块高大坚固的礁石,海浪每天不停地向它发起冲击.自傲的礁石对海浪不屑一顾,它笑道:“你这小小的浪花,怎能把我击倒?真是白费功夫.”小浪花没有动摇,还是日夜不停地击打着礁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多年后,巨大的礁石竟变得疏松了.当小浪花再次向不堪一击的礁石发起冲击时,奇迹出现了,礁石一下被击倒了.
小浪花能够击倒礁石,靠的是什么?无疑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它的成功是日积月累换来的.正如鲁迅所说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其实,求知也同样少不了积累的过程.学习不是一种一次性的行动,而是一次长途的跋涉.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重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就比如说我国清朝著名作家蒲松龄,他所写的《聊斋志异》.它不仅是蒲松龄的代表作,更是他花了无数的心血搜集材料的结果.蒲松龄在数次落榜之后,对仕途彻底地失望了,于是隐居潜心创作,立志写出一部以鬼神为题材的作品,以揭示黑暗的社会生活.他虽然知道一些鬼怪故事,但要写成《聊斋》却是杯水车薪.于是他在道旁摆下一个茶摊,行人谁要是能讲出一段鬼故事,就可以免费喝茶休息.通过这样的方式,蒲松龄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也了解了当时各地的风土人情,最终创作出“写鬼写妖”,“刺贪刺虐”的“孤愤”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