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出真实的自我?

2025-04-27 11:01:5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这个我认为应该挺简单的吧,真实的自我,你每天做好你自己不要与虚伪,要摆正你自己的位置,你是做什么的就是做什么的,这样我因为就很真实啊。

回答2:

二、 保持「清心」
在面临人生的各种经验时,到底如何才能与佛神相遇呢?
在《圣经》中,记载着明确的方法,那是一段耶稣在山上对信徒的圣训。
耶稣清楚地对信徒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这一句话,是耶稣基督直接了当、毫不掩饰所讲的话,更是基督徒长久以来的精神支柱。
「只要是清心之时,就能与神相遇,耶稣是这么说的。只要谨守这个信条,即使跌落地狱,也必定会与神相遇。」
基督徒们凭借这股信念,度过了几百年、几千年的岁月。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这段耶稣基督的话,说明了一切。
我曾说过透过反省,去除掉心中的乌云时,天上界的光芒就会照射于心,进而心灵就能和四次元以上的世界沟通,也能与守护灵、指导灵对话。在理论上绝对是如此,耶稣基督早在两千年前,在以色列如此教导着每个人。
其实「反省的瞑想」,和耶稣所说的「清心」是相同道理,只要保持清心,就能累积许多神秘的体验。
到底如何使自己清心呢?首先,必须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反省自己是否抱持着不为佛神所喜悦的思想?对于自己不正的行为,是否深深地道歉、忏悔?这就是所谓的清心。
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人生观,并各自认为自己的人生观,是正确无误的。但是真正具备「清心」想法的人,到底有多少呢?我必须很直率的说,一百个人当中,或许连一个人也没有。
不妨试着问问身旁路过的人,「你认为自己是清心生活的吗?」回答「是」的人必定很少,或许恰巧问到做完周日礼拜的基督徒会回答「没错」。然而,那只是在仪式或集会中会这么想,在一般生活起居中就未必如此了。
所以,我必须提醒大家,唯有「清心」,让心境越来越清明、清澈。在清心当中,才能得到宝贵的神秘体验,才能真正感觉到佛神的存在,才能感受到伟大的奇迹。
三、 与自我表现欲望的战斗
关于「清心」,还必须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讨。
现在聚集于「幸福科学」的人,一定是以成为菩萨为目标,如此自觉,是让各位一步一步往更高目标迈进的原动力。
但是在这不断前进当中,必定会出现魔境,所谓「增上慢」的魔境。许多优秀的修行者之所以堕落的原因,都是因为「增上慢」所致。所谓「增上慢」,就是自己获得外在赞美、奖赏时,未能谦虚以对并继续努力,却相反的认为「这是当然的,我本来就能获这么多的好评,我本来就应该受到这般的待遇。」甚至自负地认为「不,这还不够,我应该获得更多的赞赏。」这就是所谓的增上慢。
其实,越是肩负崇高的使命、越是身居上位,就越应该每日检视己心、谦虚处世,方能称为有器量。切记,绝对不可汲汲于小成、小利。
换句话来形容的话,这可以说是和自我表现欲望的战斗。所谓「自我表现欲」,就是极尽所能地让别人发现自己的存在,让每个人都看到自己的付出,只为了想听到人家称赞「你真是优秀啊!」
然而,追求成功亦是人类的本质。在追求成功的野心之中,也存有洁净。如果缺乏这种追求成功的野心,文化及文明也不会存在。世界之所以有文化、文明,就是因为在其深处有着人类想要成功的野心,或是说有着想要追求更高理想的信念。
但是,为何从佛法真理的角度来看,自我表现欲会变成问题呢?因为这种欲望终究是想降低对方的地位,提高自己的地位。对于意图居高临下的人来说,如果他人比自己优秀的话,就会感觉到自己好像很悲惨,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被剥夺了。
这是一种沉浸在相对观念之中,并远离绝对幸福、绝对皈依与信仰的心境,最后必定会切断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甚至出现不希望他人幸福的念头。这就是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望的人的本质,只想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赞美,而这种希望夺取更多关爱的心情,俨然就像是精神上的吸血鬼。
本来,施爱就是一条修行之路,没有那种「夺爱」的修行的。你可以在这条大路旁种植玫
瑰,但将玫瑰摘下就不是修行者应做的事了。然而,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望的人,就是会将玫瑰摘下,并且装饰在自己胸前。
呼应佛神之心的生存之道是,在没有花开的地方洒下种子、埋下球根,并让它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即便洒下种子的自己,无法亲眼看到花朵绽放,只能供后人观赏,仍会持续不断地默默播种,这就是拥有信仰之人的真正姿态。这没有半点的自我表现欲望。
不妨仔细想想,你要当一个摘花装饰自己的人,还是当一个为后人播种的人呢?

四、 自卑感与爱
在自我表现欲望的深处,其实隐含着某种程度的「自卑感」。
不管是谁,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而具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可以分成两个种类:一种是因为自卑感导致自己不幸的人,另一种是因为自卑感产生补偿作用,将自卑感当成是一个弹簧、跳板,让自己产生向前走的动力。
然而,不管是哪一种,自卑感终究会造成内心受伤,并且内心惶惶不得安稳。正因如此,具有自卑感的人,比平常人更渴望得到爱,因为爱是百病的良药、是治愈伤心的涌泉。
爱,有所谓的平等心,所有的人都被赋予同等的爱。爱的本质,就是发掘出隐藏在万物中的光芒,不管是多小的昆虫、花朵,或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爱都能发掘出隐藏其中的光辉神性。
爱,虽然非与生俱来,却能消除后天产生的的自卑感。每个人都必须了解,「自卑感」是不为他人所接受的心境,而「爱」是想要付出的心境。自卑感的本质就是,不被他人接受时的心情、感受不到他人的爱的心情。
相对于此,爱就是想要付出的心境。真正的爱是施爱,是持续不断付出的爱,是无偿的爱。或许有人因自卑感而苦,那是因为一直想要得到他人的爱,务必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考,想想施爱的重要、无偿的爱的重要。「自己付出这么多,能获如此评价是理所当然的」、「自己牺牲了这么多,赢得他人的爱也是应该的」,如果内心拥有这种想法,一定要有所改变。
爱,在本质上,是不断付出、不求回报的行为,这是一种即便看不到花开,也会不断播下种子的行为。
因此,看看周遭有多少因自卑感而苦恼的人,想想自己是否也是其中一员,每个人务必要发现爱的重要。何况,越是被自卑感所伤,就越要知道此世当中的爱,尚且不足。
请务必持续不断地播下种子、种下球根,这当中隐藏了无偿的爱的本质。
绝不可奢求有所回报,一旦涌现想要回报的心情时,爱就即将消失,种子、球根随即枯死。
五、 信仰的原点
最后,我们来谈谈关于信仰的原点。
信仰的原点中,必须具备自己尚未成熟的自觉。或许,那些自认为了不起、满足于现况的人,是没有信仰的。
事实上,每个人试着重新检视自己的话,一定会发现尚未成熟、尚待加强之处。
这就是人向高处发展、追求理想的力量,这也可以说是信仰的原动力。
人越是知道自己的不足,就越应该朝向独一无二的佛爱迈进。佛即是理想,朝向理想迈进,就等同朝向佛迈进。
换句话说,信仰的原点,就是谦虚地看待自己,谨慎地从中找到一条通往佛的大道。
此时,即便发觉自己一无是处、不能为人所依赖,即便是充满了自卑感、焦躁不安,千万不要忘记,自己也是佛所创造的,拥有与佛相同的本质。信仰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找回原来的自己,让人能往更伟大的理想努力。
每个人的理想,必须符合佛的理想,这理想即是佛的理想,佛即是自己的理想,以这种模式思考是很重要的。
当自知不足时,就会涌现追求完整的意欲,这意欲即是信仰的原动力,更是让自己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
希望各位勿忘记这朝向佛境前进的信仰原点,每日清心,每日都朝佛境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