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穷困潦倒皆是自身原因所造成。全因他一心想入仕途,不知变通,才搞的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连住处都是茅草所搭。其实杜甫在志向上已经与李白相差巨大了。李白纯粹是混了一生,而杜甫只是追求太过缥缈,不切实际。导致一生困苦连连。不得志而终。一、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其中在年幼时家境相当不错。父亲在朝廷官宦中也是挺有面子。诗书方面杜甫很早便才华横溢。而到了十九岁却学习了李白离开家乡在社会中混日子。二十岁回乡参加乡试也以落榜告终。但父亲以权利将杜甫安排做了个小官。后与李白相见,无心做官。又在社会中混了一年日子,直到三十四岁时才最终醒悟,去长安谋出路。但在长安参加考试时又榜上无名。于是散尽家财各方疏通打点,均未求得出路。到了四十四岁时,又被封为一不得志的小官。在穷困潦倒之际,无奈接受了此官。二、不知变通的杜甫
四十四岁的杜甫做了小官后回到家中,发现自己儿子竟在家中被饿死,悲痛欲绝。这些全是杜甫为自己之欲所造成。既已成家,为何非要追逐仕途一道。经商或者务农都是出路,何必散尽家财一心只求仕途。即使是心中放不下仕途一道,也可边务农边求仕啊。为何要旧居长安十年,本身自己就无经济来源,过得困苦难当,还不管妻儿死活,落得个家破人亡。三、杜甫之诗评价
杜甫曾诗中有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反应了当时社会中贵族与平民百姓的生活差距。但从中是否也可以看出杜甫对豪门生活的妒忌与向往呢?毕竟他也是一生致力于追求仕途。再有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说是杜甫在穷困潦倒时还想着天下其他寒士。不如解释为若得到了很多间宽敞的房子。杜甫自己要高兴到睡不着的程度。可见杜甫不但懒惰导致穷困,还是个理想主义人士,从中也看出当时杜甫对仕途已经不抱有希望了。杜甫整个人生就是因理想太过美好,现实自己又不肯去努力而造成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