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简介 [编辑本段] 开封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偏东,地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是北宋时的国都,简称汴,是我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故都”。开封与中国的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安阳并称七大古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高等教育有河南大学、开封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封教育学院。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民风民俗 [编辑本段] 庙会、灯会、鸟市、菊花、夜市、风筝、斗鸡、 盘鼓 特色景观 [编辑本段] 龙亭、包公祠、清明上河园、铁塔,大相国寺,翰园碑林,开封府等。 传统名菜 [编辑本段] 鲤鱼焙面、套四宝、清汤东坡肉、白扒豆腐等。 风味小吃 [编辑本段] 小笼包子、桶子鸡、第一楼包子、马豫兴“桶子鸡” 、三鲜莲花酥、五香兔肉、开封套四宝、鲤鱼焙面、菊花火锅、大京枣、烩面、双麻火烧 芝麻翅中翅 、红薯泥 、花生糕 五香风干兔肉、黄焖鱼、锅贴 、羊肉炕馍、炒凉粉、冰糖熟梨 、 杏仁茶、江米切糕等。 土特产 [编辑本段] 汴梁西瓜、酱红萝卜、五香豆腐干、花生糕 。 民间艺术 [编辑本段] 汴绣、官瓷、木板年画等。 郑汴一体化 [编辑本段] 2003年,为了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作出了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决策,并确定以郑州为中心,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内的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9个省辖市组成中原城市群。 2005年4月17日河南省发改委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在郑州新世纪大厦召开了中原城市群规划开封专题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中原城市群规划中先后两次提到“一体化”这个概念。规划中这样描述,“在中原城市群的总体规划中,应将开封作为郑州都市圈的功能城市,将郑州的部分教育职能逐步向开封转移,在郑州不再增加高等教育用地,使开封成为郑州都市圈的教育基地,实现一体化发展。”“开封市中心距郑州市中心72公里,两城市边界处相隔不足40公里,属于45分钟通勤圈,在郑州的极化效应下,大量要素流向郑州。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及时改变,那么开封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所以开封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扬长避短,在发展自身优势产业的同时,改变目前发展的被动局面,通过与郑州经济一体化,吸引和利用郑州的各种要素,促进开封的发展。” “郑汴一体化”由官方正式提出。 2006年10月,郑州开封两地电信同价,取消或降低长途费用。 2006年11月19日,郑汴城市快速通道——郑开大道通车。 旅游资源 [编辑本段] 开封是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的旅游城市,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开封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遍布市县的名胜古迹,依稀可寻的古城风貌,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姿的秋菊,显示了古都的风韵和魅力。目前,开封拥有名胜古迹景点2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旅游景区(点)22个。开封旅游突出宋代特色。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园、龙亭、开封府、铁塔、繁塔、大相国寺、包公祠等观光景点古朴典雅,与碧波荡漾的包公湖、龙亭湖、铁塔湖和雄伟的城门楼、古城墙交相辉映,形成了以宋代建筑风格为主,宋文化氛围浓郁,具有北方水城美誉的宋都旅游景区。 开封市政府积极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把旅游业确立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建设国际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在旅游资源开发、城市旅游功能建设、旅游管理服务、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旅游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2004年接待中外游客1398万人次,带动相关产业实现旅游总收入40.3亿元,旅游业正在为开封经济的腾飞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开封拥有较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现有星级饭店24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10家,二星级饭店11家,一星级饭店1家;旅行社43家。目前,规划再建旅游度假村1家。著名的金明池重建工程;州桥遗址、古城墙遗址开发工程及内河水系疏浚工程已纳入旅游规划。这些工程完成以后,开封市将会出现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区相接、河湖相通的壮观景象。 最佳旅游时间 [编辑本段] 开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游开封的最佳时节莫过于9、10月间,此时天气温和,降水量适中,还能观赏盛开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