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内阁有票拟权,这里的票拟权啥意思?请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谢谢!

2025-04-02 10:15: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票拟,也叫做票旨、条旨,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
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
清代设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此制遂废。

回答2:

明自英宗后,凡朝廷重要文书,由内阁拟定批答文字,以墨笔写于票签上,送请皇帝批准,称票拟,亦称票旨、条旨或调旨。司礼监秉承皇帝指示,以朱笔批复,称批红。清初沿明制,凡奏章皆由内阁草拟谕旨,称票拟,再以满、汉两种文字写纸签上,称票签,再以票签附奏章内呈送皇帝批示,得旨后,批本处满族翰林中书批录满字,再交内阁汉族学士批录汉字。自设置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此制渐废。

回答3: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
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

回答4:

票就是投票,拟就是草拟。票拟就是内阁几名大臣开会投票,替皇帝把需要处理的事务把把关商量一下,然后形成统一意见报给皇帝定夺

回答5:

就是有提建议,起草议案的权力,但必须得到皇帝的朱批。才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