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M)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 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MM至今尚不能被治愈。目前采用的 常规化/放疗又不能从根本上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 微小残留病灶(MRD)的存在常是化疗耐药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 有新的治疗策略。肿瘤的免疫治疗自80年代以后有了飞跃发展。其中,以抗原 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介导的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新的热点。抗原的识别、 加工、提呈以及T细胞的致敏、激活和扩增都依赖于抗原递呈细胞(APCs)的 参与。目前认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性APCs; DCs能摄取和加工、提呈抗原,表达高水平的MHC分子、共刺激分子和粘附 分子。它能够显著地刺激naive T细胞增殖,从而启动免疫反应,所以DC是比 较理想的APC。因此,我们设想通过体外扩增MM患者自体DC,然后以合适 的抗原冲击致敏DC以诱导MM抗原特异性CTL,为MM患者DC疫苗的临床 应用打下实验基础。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IFNα联合GM-CSF诱导健康者及MM患者外周血单 核细胞生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作用,比较与健康者与MM患 者的DC在形态、数量、免疫表型以及功能上的差异。研究M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在MM细胞株U_(266)细胞可溶性抗原及经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 U_(266)细胞激发下体外诱导的U_(266)特异性CTL的作用。 实验方法:从健康者外周血获得的单核细胞在GM-CSF 800u/ml加不同浓 度IFNα条件下培养8天,观察形态,检测免疫表型及初步的功能测定,以选 择合适的IFNα浓度;应用GM-CSF 800u/ml加IFNα600u/mL体外培养MM 与健康者外周血单核细胞,8天后进行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测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将MM患者外周血来源的贴壁单核细胞在GM-CSF/IFNα条件下利用无 血清技术培养生成DC,应用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U_(266)细胞及用U_(266)细胞制备 第二军医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的可溶性抗原刺激DC,然后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同孵育5-7天以诱导生成特异性CTL,来用 My法检测对UM细胞的杀伤效果。 实验结果:MM 患者与健康者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 GM-CSF 800ullnl 联合 IFN a 60… r下(IFN a 600ultnl为最合适的浓度)培养 8天后生成 具有典型特征的DC,高度表达MllC皿类分子、共刺激分于CD40、CD86以及 粘附分于(添85%人CD14的阳性表达低于10o/o,但CD83阳性表达比较低0.! 土2.2%人两者在数量、兔疫表型阳性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入而且同样能 强烈激发同种 T淋巴细胞槽殖。应用 My法检测 UW细胞及其可溶性抗原激 发的DC诱导特异性CTL对靶细胞U266的杀伤率分别为ZI.2土5.个瓜和28.0土 76%,对照组未经抗原刺激 DC组分别为 1!.7土4.3%gu 9.5土3.8%(p<0.ofh 而不加DC介导以抗原直接刺激自体淋巴细胞组为15.6土4.8o和13.l士5.5o, (P<0.of人实验显示 Ue细胞及其可溶性抗原成分激发的 DC与自体淋巴细胞 孵育能诱导出Ue特异性C几。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MM患者的DC介导特异性抗瘤作用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