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分为生金和熟金两大类,生金主要有砂金和矿金两种;熟金又有清色金(含有白银)、混合色(含有银、铜、铅等金属) 和k金三种。黄金的鉴别主要是“四鉴法”。即初步鉴、磨石鉴、硝酸鉴、焊药鉴。后三种方法带有较强 的专业性,并需要一定的条件。 初步鉴比较容易掌握,主要有四种方法: 一、辨色。看黄金外表色泽,俗称“七青八黄九五赤”,纯金光润闪灿,混金则有麻涩小点。 二、掂重。以手掂其分量看与体积大小是否相称,形状大而较轻可能掺假。 三、折性。将金饰品以手折之,较软的是高清金,低及混者则不软。小件饰金可用双手弯折,色清的清金柔软,折处有皱纹;色低者钢硬;重混者有弹性,脆而易断。 四、敲声。两件相同的金饰物相撞,高色者其声卜卜,低清金声铮铮,混金者其声当当 凡经过提炼的黄金都被称为“熟金”。熟金中因加入其他元素而使黄金在色泽上发生变化,人们通常把被加入了金属银而没有其他金属的熟金称之为“清色金”,而把被掺入了银和其他金属的黄金称为“混色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金无足赤。 K金是混色金成色的一种表示方式,每K(即英文carat、德文karat 的缩写)含金量为4.166 6%。 我国的K金在解放初期是按每K 4.15%的标准计算的,1982年以后,与国际标准统一起来,以每K 4.166 6%作为标准(见表1-2)。 表1-2 K金换算表 12K 12×4.166 6% 49.999 2%(500‰) 18K 18×4.166 6% 74.998 8%(750‰) 22K 22×4.166 6% 91.665 2%(917‰) 24K 24×4.166 6% 99.998 4%(999‰) 用文字表达黄金纯度的方法: 有的金首饰上或金条及金砖上打有文字标记,其规定为:足金的含金量不小于990‰,通常是将黄金重量分成1 000份的表示法,如金件上标注9999的为99.99%,而标注为586的为58.6%。比如,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中交易的黄金主要是9999与9995成色的黄金。 24K金常被人们认为是纯金,但实际含金量为99.98%,折为 23.995 5K。对于黄金制品含金量的成色问题,国家标准有很明确的规定,即商家销售的每件黄金饰品必须挂牌标明其含金量和重量。黄金饰品的重量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其含金量应该使用“K金”(不含24K金)、“足金”(含金量不少于99%)、“千足金”(含金量不少于99.9%),不得使用“千足纯金”、“纯金”等不规范的标法。我国对黄金制品的印记和标识牌都有规定,一般要求有生产企业代号、材料名称、含量印记等,无印记者则为不合格产品。国际上也是如此。但是,对于一些特别细小的制品也允许不打标记。
采纳哦
通常所说的叫“千足金”,就已经是工业水平中提炼的纯度最高的。
“千足金”、“万足金”等无非是宣扬纯度高,纯度高低不是以肉眼看颜色能判断的。肉眼能看出颜色不够金黄,说明差距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