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战德.美重要战役

2战时德国.美国的著名战役,要详细.
2025-04-27 19:19:1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诺曼底登陆战

回答2:

阿登战役

(意即“突出部战役”)。(英语:Battle of the Bulge,法语:Bataille des Ardennes,德语:Ardennenoffensive)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与1944年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双方投入近60个师,德军伤亡81834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其中损失了324辆坦克)、飞机1600架(另一说320架)。盟军损失约8万余人(包括1万人阵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其中7.7万人是美国军人,(死亡和失踪29751人,受伤47129人),损失坦克733辆,飞机592架。阿登战役之后,希特勒再无后备力量可以补充,而盟军迅速得到补充。此后,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档盟军的前进了。所以阿登战役当之无愧地被后人称为历史的转折。

回答3:

  火炬行动
  1942年7月,英美首脑决定实施进攻北非的“火炬”行动计划,并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火炬”行动的盟国远征军总司令。9月下旬,美英两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伦敦确定了实施“火炬”作战计划的细节,决定两国军队于11月8日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实施登陆,占领沿海主要港口,然后由阿尔及尔登陆部队向东抢占突尼斯,再待机与北非的英军协同作战,消灭在北非的德意部队。
  1942年11月8日午夜,由500多艘军舰和运输船的一支庞大的英美特混舰队,载着10万大军,在大量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在法属北非登陆,开始了英、美盟军的"火炬"作战行动。
  巴顿将军麾下的美国部队进攻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驻守当地的法国贝图亚尔将军试图组织内应,遭到摩洛哥总督诺盖和海军将领的抵制。这时法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弗•达尔朗海军上将下令停止战斗,迫使盖诺于11月11日宣布投降,美军遂占领卡萨布兰卡。在阿尔及利亚,由弗雷登将军指挥的美军与法军激战后,于11月10日攻占了奥兰。由海军少将罗斯指挥的英国部队进攻阿尔及尔,由于法国马斯特将军等人的内应,英军未遇抵抗而顺利得手。
  盟军按原定计划如期发动了“火炬”战役,在英国海军少将布罗斯 指挥下,“东部”特混舰队于8日凌晨1时在阿尔及尔顺利登陆并很快控制了局势,下午盟军已进入阿尔及尔市区。“中部”特混舰队由美军少将弗里登指挥,在奥兰登陆时 遇到顽强抵抗,伤亡惨重,但后来由于阿尔及尔的投降使法军丧失了斗志,美军装甲部队于 10日乘隙突入奥兰南部,中午,法军宣布投降。由美军巴顿将军指挥的“西部”特混舰队 比原定时间晚3个小时才到达摩洛哥海岸,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的费达拉、利奥特港和萨菲登陆。开始时美军的进展缓慢,法军抵抗逐渐增强。美军一边巩固登陆据点,一边向东推进。
  11月11日,在获悉其他方面投降的消息后,摩洛哥总督诺盖亦宣布投降。
  盟军登陆后,于11月底占领整个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并进入突尼斯境内,直逼比塞大和突尼斯城。
  参加“火炬”作战的美英军队共13个师,665艘军舰和运输船。,分别编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特谴队。西部特谴队由美军巴顿少将指挥,从美国本土出发,横渡大西洋,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登陆;中部特谴队和东部特谴队分别由美军弗雷登道尔少将和赖德少将指挥,从英国出发,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和阿尔及尔实施登陆。
  这些包括3艘战列舰、7艘航空母舰、17艘巡洋舰、64艘其他战舰以及大批运输船的
  船只被分编成三个特混舰队,以分别配合在卡萨布兰卡(达尔贝达)、奥兰(瓦赫兰)和阿尔及尔三地的登陆,此外还将使用1700架飞机作为登陆的空中保障。
  1943年初至2月中旬,德军在突尼斯集结兵力,于2月14日发起反扑,被盟军击败。3月下旬,英美联军向敌人据守的马雷特防线发动进攻受挫。4月6日,新的一轮进攻终于奏效;德意军队被迫于4月中旬撤到突尼斯北部。4月19日,盟军发动总攻,经过18天激战,于5月7日分别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由于没有运输船只可用于撤退,成为瓮中之鳖的25万德意军队只得于5月13日全部投降。
  经过2年零8个月的拉锯战,北非战争至此终告结束。盟军在北非的胜利,使地中海航道从此畅通,为下一步通过西西里岛重返欧洲创造了条件。
  西西里岛登陆战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是意大利的属地,整个岛屿成三角形,全岛面积为257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0多万。全岛东西长300公里,南北最宽为200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高处是埃德纳火山。岛上西北角为巴勒莫港,东北角为墨西拿港,距意大利本土的卡拉布里亚市只有一条狭窄的墨西拿海狭相隔,东南角有锡腊库扎港,整个岛屿易守难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盟军于1943年7~8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登陆作战。目的是攻占西西里岛,保证同盟国地中海航线畅通,并迫使意大利投降。盟军战役最高司令为D.D.艾森豪威尔,总兵力为47.8万人,舰艇约2600艘(运输舰艇约2100艘,其他战斗舰艇约500艘),飞机约4000架。德、意守岛部队共12个师(含2个德军装甲师),约26万人,意军战斗力很差;水面舰艇未参战,有16艘潜艇在地中海中部活动;西西里岛及其附近机场约有德、意飞机1400架;由于对情况判断错误,守军主力大部部署在岛的西端;防御工事薄弱。战役计划规定,美、英军分别在西西里岛南部和东南部实施登陆和空降,夺取重要港口和机场,尔后攻占全岛。盟军在登陆前近两个月内,轰炸了西西里岛、撒丁岛和意大利本土的空军基地、港口等军事设施,登陆前一周内轰炸最为猛烈,攻占潘泰莱里亚岛,获得了前进机场,夺得了制空权。此外,还派出大型水面军舰和潜艇进行战役掩护,以防意大利水面舰艇编队的袭击。为隐蔽战役企图,美、英军采取一系列欺骗措施,如发出假情报,把一具带有假作战文件的叫作“马丁少校”的尸体空投到西班牙海岸,希特勒得到该文件后误认为美、英军将在撒丁岛或希腊登陆;登陆编队在航渡中不是从北非沿岸直接驶向登陆地域,而是绕过邦角转向南再向东行驶,造成进攻西西里以东某处的假象;对登陆地域不进行预先火力准备等。
  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美英首脑便决定在突尼斯战役结束后立即实施西西里岛登陆战,以扫除地中海交通线上的主要障碍,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1943年夏,盟军在北非沿海港口集中了大量军队,准备执行代号为“爱斯基摩人”的西西里岛登陆作战计划。负责实施该计划的是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下辖英军第8集团军和美军第7集团军,共13个师(包括10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和两个空降师)又3个独立旅,总兵力达47.8万人,作战飞机4000余架,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约3200艘。英第8集团军由蒙哥马利指挥,其任务是在岛东南的锡腊库扎到帕基诺地段登陆,向墨西拿前进;美军第7集团军由巴顿指挥,其任务是在岛西南的杰拉到利卡塔地段登陆,通过该岛中央把敌军切成两半,并肃清岛西北角的敌军。登陆时间定在1943年7月10日。
  盟军在实施登陆前,实施了代号为“肉馅”的欺敌计划。一具看起来像是一名盟军参谋军官的尸体携带有关攻打撒丁岛和希腊的文件漂浮在西班牙海岸。希特勒接到德军情报部门送来的情报后,对盟军可能登陆的地点作了错误的判断,把德军主力调往撒丁岛和希腊。但德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依然意识到盟军极有可能进攻西西里岛,于是将德军戈林装甲师和第15装甲步兵师派往西西里岛,增强了该岛的防御力量。1943年6月,防御西西里岛的意大利第6集团军已辖有9个意大利师和2个德国装甲师,兵力共约25.5万人,由意军将领古佐尼指挥。
  1943年6月11日,为了取得进攻西西里岛的前进基地,盟军在西西里岛和北非之间的班泰雷利亚岛登陆,俘虏意军1.1万多人。揭开了西西里岛战役的序幕。两天后,邻近两个小岛的意军也放下了武器。
  盟军在登陆前对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实施了战略轰炸,盟军共出动4000架飞机在登陆前的3周对西西里岛上的机场和设施进行了昼夜轰炸。7月1日,盟军取得了西西里岛及意大利南部的制空权,德意空军的1400架飞机撤到意大利南中部和撒丁岛。
  7月5日,盟军攻击舰队从北非的奥兰、阿尔及尔等6个港口出发,载送部队前往马耳他岛会合。同时,英国海军出动“无敌”号和“无畏”号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等大型战舰掩护攻击舰队。航空母舰还向希腊方向佯动,迷惑敌人。
  7月9日,盟军舰队在马耳他岛东西两侧集结,准备登陆时天气骤变,狂风怒号,恶浪滔天,德意军因此放松了警惕。10日凌晨2时40分,空降部队首先发动攻击,美军第82空降师和英第1空降师的5400名官兵搭乘366架运输机和滑翔机从突尼斯出发,飞向西西里岛。10日凌晨3时45分,巴顿和蒙哥马利指挥的16万美英登陆大军分乘3200艘军舰和运输船,在1000架飞机掩护下,在西西里岛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实施登陆。海岸意军士气低落,仅进行了微弱抵抗。至中午时分,巴顿和蒙哥马利的部队顺利地登上了各自的目标滩头,并保持着攻击态势。
  7月11日,西西里岛守军在意军古佐尼中将指挥下开始反击。德第15装甲师从岛上西部调到了东岸,以阻止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向北面的奥古斯塔移动;德军戈林装甲步兵师和意大利的2个摩托化步兵师则向巴顿的美第7集团军发起反击。德空军出动了481架飞机频频轰炸盟军滩头部队,盟军飞机前来拦截,结果引起一场混战,盟军地面的防空武器不分敌我地进行炮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德军坦克几乎推进到距美第7集团军滩头阵地不足2公里处。巴顿亲临前线指挥美军奋力反击,海军也用猛烈的炮火轰击德军坦克。战至傍晚,德军损失大批坦克,被迫撤退。美军趁势攻占杰拉城。12日,东面的英第8集团军攻克了锡腊库扎。
  德意军队第一次反攻失利后,凯塞林知道大势已去,只好与盟军混战以拖延时间,牵制盟军,然后经墨西拿海峡退至意大利的卡拉布里亚。希特勒亲自批准了凯塞林的计划,将驻卡拉布里亚的德军第29装甲师和驻法国的第1空降师调往西西里岛。在加强兵力的同时,德意部队加紧调动,以阻止英第8集团军威胁墨西拿。德戈林装甲师被调往东部的卡塔尼亚;德军第1空降师也同时在卡塔尼亚空降;德第15装甲师在恩纳附近阻止美第7集团军北进;新调来的第29装甲师部署在埃德纳火山西南。这样德意部队构筑了从恩纳到卡塔尼亚的坚固防线。
  7月13日,蒙哥马利手下的第13军奋力突击卡塔尼亚,盟军145架飞机载着英第1空降旅1900名士兵从突尼斯出发在卡塔尼亚空降,配合地面部队联合进攻。德军以德戈林装甲师和第1空降师进行顽强抵抗,牢牢控制着从卡塔尼亚通向墨西拿的海岸公路。蒙哥马利正面进攻受挫,被迫调第30军绕过埃德纳火山西侧,在美第7集团军的支援下进攻墨西拿。
  巴顿不甘心让蒙哥马利独唱主角,他兵分两路,一路由布莱德雷率领美第2军在西西里岛中部支援英军作战,一路由凯斯将军率领1个暂编军直取西西里首府巴勒莫。7月22日,美军不战而克巴勒莫,俘虏意军5.3万人。巴顿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艾森豪威尔也为美军的胜利而兴高采烈。与此同时,蒙哥马利却在两个重要方向上都陷入困境,他的第13军被阻于卡塔尼亚,而向西迂回的第30军也在阿德拉诺地区徘徊不前。6个师对付不了德军3个师和一些意大利部队。
  巴顿和布莱德雷见蒙哥马利受阻,决心变助攻为主攻,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墨西拿,一洗英国宣传机器的奚落和咒骂。布莱德雷的美第2军在攻占北部的佩特拉里亚后,迅速调头东进,沿北海岸公路直扑墨西拿。8月1日,艾伦指挥的美军“大红一师”向特罗伊纳发起进攻。攻击刚开始,艾伦低估了德军的兵力和战斗力,结果伤亡惨重败了下来。德军死守特罗伊纳,与美军殊死搏斗了7天才撤离该城。8月5日,英第8集团军终于攻克卡塔尼亚,开始沿东海岸公路向墨西拿推进。德军有计划地边打边撤,沿途过河炸桥,并埋下数以万计的地雷。8月10日,德意部队退到墨西拿附近,由于盟军没有切断墨西拿海峡的计划和行动,4万德军和7万意军用6天7夜的时间,完成了向意大利本土的敦克尔克式撤退。
  盟军向墨西拿的进军变成了美英两国军队的赛跑。8月16日傍晚,美军第3师的先头部队到达墨西拿城下。8月17日上午6时30分,美先谴部队进入墨西拿。10时30分,巴顿乘坐指挥车率领一个摩托车队驶进城里。1小时后,一队英军也吹吹打打地进了城。一位英国军官走到巴顿面前,同他握了握手说:“这是一场有趣的竞赛,我祝贺你的成功。”当天,岛上的一切抵抗均告停止,西西里岛登陆战结束。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从此在地中海往来无阻,打开了登陆欧洲的大门。
  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中,盟军共伤亡22811人,其中5532人死亡,14410人受伤,2869人失踪。德意军伤亡3.3万人,被俘13.2万人,此外还损失坦克260辆,大炮500门,飞机1700架。这次战役虽然没能消灭德军大量有生力量,但达到了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的政治目的。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他的继任巴多格利奥上台后与盟国进行了秘密联系,试探投降的可能性。表面上,他因担心德军攻占意大利而继续抵抗盟军。但希特勒毫不客气地占领了意大利。
  意大利战役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迫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但由于在是否“无条件投降”问题上双方讨价还价,一再延误,使希特勒获得了充足的时间来加强其在意大利的兵力。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下令占领德意边境和法意边境的阿尔卑斯山的所有山口,并从法国和德国南部迅速集结了8个德国师,称B集团军群,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做好进军意大利的准备。8月初,隆美尔率部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以支援驻守在意大利南部的凯塞林元帅的8个德国师。
  盟军于8月17日夺占西西里岛后,决定继续进攻意大利本土。地面攻击部队为英将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下辖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和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
  9月3日,意大利代表和盟国代表秘密签订了停战协定,当天凌晨,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从西西里渡过峡窄的墨西拿海峡,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登陆,向意南部快速挺进。9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广播了意大利投降的正式文告。9月9日凌晨,由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辖卢卡斯的美第6军和麦克里里的英第10军)在萨勒诺湾登陆。意大利人领导人也没料到登陆来得那么快,他们起初对英国的广播予以否认,随后又承认了这一事实。已有戒备的德军闻讯立即将80万意军解出武装,逮捕了大批意军军官,并于9月10日占领了罗马,控制了南至那不勒斯的意大利本土。意国王和巴多格利奥等仓皇乘潜艇逃到南端的盟军占领区。9月13日,希特勒派党卫军中校斯尔策尼指挥突击队用滑翔机将囚禁于大萨索山顶旅馆的墨索里尼营救来,随后墨索里尼在希特勒的扶持下,在意大利北部成立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府,与巴多格利奥政府对抗。10月13日,巴多格利奥政府正式退出“轴心”同盟,向德国宣战。同时,英、美、苏三国政府也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
  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在萨勒诺湾登陆后,遭到德军的猛烈抵抗。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将所属8个师中的6个师编组为第10集团军,由菲廷霍夫指挥,在萨勒诺抵抗盟军并试图将其赶下海去。9月12日,德军发起反攻,当天冲进了美第6军和英第10军之间的缺口。13日在对美军左翼发动的一次攻击中将美军逐出佩萨诺,使美军来了一次总退却。但是盟军利用强大的海空军向萨勒诺桥头堡紧急调派增援部队。至16日,美第5集团军已拥有7个师,200多辆坦克。16日早上,德军对英第10军发起的攻势在盟军大炮、海军舰炮和坦克的打击下被粉碎。凯塞林终于认识到把盟军赶下海去不过是白日做梦,遂于当晚决定停止战斗,边打边向北撤。并一路上破坏桥梁、公路、隧道和铁道设施,阻止盟军前进。克拉克挥师向意西海岸进军。10月1日,美第5集团军占领了那不勒斯。同日,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占领了东海岸的福贾。10月14日,美第5集团军攻占了卡普亚,同东面的英第8集团军会师,从而在意南部建立了一条120英里长的牢固战线。
  11月5日,希特勒下令调隆美尔元帅到西线去视察和加强“大西洋壁垒”的海岸防御工事,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随之解散,驻意德军合编为C集团军群,下辖菲廷霍夫的第10集团军和马肯森的第14集团军,共个21师,370架飞机。由凯塞林元帅任总司令。凯塞林为阻止盟军进一步向北推进,在西起罗马以南80公里的西海岸,向东穿越亚平宁山脉直到东海岸,建立了横贯意大利中部的“古斯塔夫防线”。该防线以卡西诺隘道为核心,依山峰天险而构筑,易守难攻。美第5集团军和英第8集团军数次发起攻势,试图突破该防线,但未成功。整个冬季,盟军一直受阻于古斯塔夫防线。
  1944年初,亚历山大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共有19个师又4个旅,4000架飞机和3000余艘舰艇。亚历山大为了打破僵局,加快战役进程,决定在加强正面进攻的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在罗马南部小镇安齐奥实施登陆作战,从背后突破德军防线。
  1944年1月12日,美第5集团军在卡西诺地区发起进攻。克拉克以英第10军和法军的冲出来吸引德第14集团军大部,美第2军则向利里山谷进击,试图强渡拉皮多河。拉皮多河看上去并不是很宽,但水深流急。担任主攻任务的是沃克将军指挥的美第36步兵师。沃克认为这一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不赞成渡河,但只能执行命令。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结果美军以惨败告终。美第36步兵师伤亡达1681人。
  1月22日,卢卡斯将军指挥的美第6军在安齐奥登临。开始,登陆作战比较顺利,美军很快建立了一个滩头阵地。卢卡斯打算向内陆推进25英里,占领阿尔卑斯山,切断德军的供应线和退路。但是,卢卡斯过于谨慎了。他在出奇制胜后,没有乘胜前进。在随后的9天里,卢卡斯关注的是把更多的兵力和给养运上岸来。
  凯塞林在得知盟军在安齐奥登陆后,立即从法、德及南斯拉夫调派兵力支援,到了28日,已有4个师面对美第6军,并准备进行反击。1月30日,卢卡斯才向阿尔卑斯山发动进攻。经过3天战斗,在付出5500人的伤亡后,卢卡斯才被迫停止了进攻。他命令第6军挖壕自卫,在滩头阵地周围布上铁丝网和地雷。
  盟军在安齐奥突然登陆,转移了德军的注意力。克拉克命令美第2军和新西兰师先后3次对卡西诺发起进攻,均未能成功。尽管盟军飞机把著名的山顶建筑卡西诺修道院炸成一片瓦砾,但仍无济于事。德军在山峰高处依山掘壕,甚至利用修道院的废墟作掩护,顽强抵抗,使盟军终不能突破德军防线。因此,对卡西诺的进攻被称为克拉克的“最黑暗时刻”。
  安齐奥滩头阵地此时已陷入困境,不仅前进不得,而且前面的德军越来越多。到2月16日,已有10个德国师包围安其奥的5个盟军师。2月28日,德军发起大规模反击,试图一举将盟军赶下海去,但遭到盟军空军的大规模空袭,当天就损失了30多辆坦克,凯塞林不得不于3月4日下令停止了反击,以5个师维持对美军的包围。
  直至5月中旬,安齐奥成了美军的陷阱,在4个多月中,被压缩在滩头阵地上,伤亡日增,一筹莫展。有位新闻记者对当时美军的状况这样描述道:“美军在这里就像原始人那样生活,他们那副样子,挥舞棍棒也许比使用机枪还更像样些。”
  盟军最初打算以登陆作战从后面突破古斯塔夫防线的希望落了空,克拉克因此解出了美第6军军长卢卡斯的职务,任命特拉斯科特将军为美第6军军长。驻意德军统帅凯塞林认为,安齐奥登陆战的真正错误不在卢卡斯,而在于“登陆部队力量不强,缺少机械化部队配合。这是一次不充分的进攻。”
  1944年6月4日罗马解放。图为欢呼胜利的罗马市民。
  在绕过德军防线的企图失败后,山谷和海边的盟军都陷入了困境,盟军统帅部没有别的选择余地,只能实施强攻。5月11日晚,在盟军空军的协同轰炸之后,盟军对古斯塔夫防线发动了全面进攻。法军中的一支山地成长的骁勇善战的摩洛哥土著骑兵部队翻山越岭,冲上海拔4850英尺的山峰,绕到德军背后发动进攻。5月14日,经过激烈残酷的争斗夺战,波兰军第二支队终于冲进卡西诺修道院废墟。德军“古斯塔夫防线”许多地段被突破,凯塞林被迫命令德军撤至从台伯河口到东海岸佩斯卡拉的凯撒防线。5月22日,被困于安齐奥滩头的美第6军也发起进攻,于25日同正面进攻部队会师。德军继续北撤,退守至圣马力诺至卡拉拉的哥特防线。6月4日罗马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当晚9时,美第5集团军首先开进罗马。占领罗马后,盟军继续向北推进,8月25日,进攻哥特防线,9月28日将该防线全面突破。在突破哥特防线后,由于在西欧登陆的需要,盟军从意大利战场调走了7个精锐师,使意大利战场一度处于沉寂状态。
  1945年4月,西线盟军和苏军同时对德国发起强大攻势,德军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意大利战场也再度活跃。4月9日,由麦克里里指挥的英第8集团军和由特拉斯科特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先后从东西两翼发起攻势,德军士气低落,无力抵抗,节节败退。4月21日,英第8集团军和美第5集团军胜利会师。4月23日,盟军全线进抵波河,俘虏德军3万人。接着,盟军渡过波河天险,于26日攻克曼图亚和维罗纳,27日进占热那亚。这时,意北部爆发了游击队起义,许多城市获得解放。28日,盟军封锁了德军企图逃走的的阿尔卑斯各山口。当天游击队在科摩湖抓住了企图逃往德国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在美国人尚未赶到之前便将他们枪毙。第二天他们的尸体被运到米兰,倒挂于市中心广场,以中世纪的方式示众。4月29日,美第5集团军进驻米兰,英第8集团军进驻帕多瓦。同日,德C集团军群司令菲廷霍夫的代表在卡塞塔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盟军在整个意大利战役中,共伤亡32万多人,歼灭德军65.8万人,并一直牵制着德军1个集团军群的兵力,这对其它战场上的盟军作战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诺曼底登陆战役
  http://baike.baidu.com/view/67881.htm
  市场花园行动
  http://baike.baidu.com/view/264622.htm
  阿登战役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