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春天,李建秦还不知道唐装为何物,更不可能想象自己今后会与叱咤世界风云的各国首脑们发生某种联系。当时的她正在为自己何时下岗而忧心……
李建秦18岁进入上海五洲服装厂,从流水线上的缝纫工,一直干到工会干事、厂办政治学校的老师。1996年纺织服装行业开始调整,李建秦停薪留职了。她想想,好歹在服装厂工作了20年,就干服装吧。
虽然如此,李建秦还是个门外汉。她从当营业员开始,学起了服装“生意”。觉得时机成熟后,她就在家附近租了间临时房,花1000元装修店面,又花1000元购置了一批服装,开了一家小小的服装店。
半年后,李建秦买来两台旧缝纫机,请来4位师傅———她想做中式服装。店铺周围的“有钱阶层”多,还有不少老外,都喜欢穿“一字扣”中式服装,老外常说“穿中装很有气质”。这些顾客对中装的要求一是要高品位的做工,二是希望有现代气息。对服装定制一知半解的李建秦苦心钻研,竟然把这些东西都弄懂了,还学会了裁剪设计,俨然一个服装大师。
1998年4月,小店有了些名气,她到街道注册了“秦艺服饰公司”与“秦艺”商标。李建秦还把“秦艺”的中式服装送进外滩友谊商店。第一个月,“秦艺”唐装营业额1万元;第二个月增加品种,营业额3万元;第三个月,李建秦针对顾客需要设计服装,营业额翻到了8万元,在友谊商店供应商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