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水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请全面一些?

2025-02-24 21:42: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减水剂的作用原理
减水剂通常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属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使颗粒显示电性能,颗粒间由于带相同电荷而相互排斥,使水泥颗粒被分散而释放颗粒间多余的水分而产生减水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加入减水剂后,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吸咐膜,影响水泥的水化速度,使水泥石晶体的生长更为完善,减少水分蒸发的毛细空隙,网络结构更为致密,提高了水泥砂浆的硬度和结构致密性。

2、减水剂的功能
减水剂可使水泥颗粒分散,改善和易性,降低用水量,从而提高水泥基材料的致密性和硬度,增大其流动性。

3、减水剂的种类
减水剂主要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系减水剂、密胺系减水剂、聚羧酸盐减水剂、干酪素减水剂、氨基磺酸盐减水剂、丙烯酸系减水剂等。
(1)木质素磺酸盐:它属于普通的减水剂,它的原料是木质素,一般从针叶树材中提取,木质素是由对亘香醇、松柏醇、芥子醇这三种木质素单体聚合而成的,用于砂浆中可改进施工性、流动性,提高强度,减水率在5%-10%。
(2)萘磺酸盐减水剂: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高效减水剂,是萘通过硫酸磺化,再和甲醛进行缩合的产物,属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该类减水剂外观视产品的不同可呈浅黄色到深褐色的粉末,易溶于水,对水泥等许多粉体材料分散作用良好,减水率达25%。
(3)密胺系减水剂:是三聚氰胺通过硫酸磺化,再和甲醛进行缩合的产物,因而化学名称为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该类减水剂外观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对粉体材料分散好,减水率高,其流动性和自修补性良好。
(4)粉末聚羧酸酯:它是近年来研制开发的新型高性能减水剂,它具有优异的减水率、流动性、渗透性。明显增强水泥砂浆的强度,但制作工艺复杂,一般价格较高。
(5)干酪素:它是一种生物聚合物,它是牛奶用酸沉淀并经过圆筒干燥后得到的。

回答2:

作用机理: 减水作用是表面活性剂对水泥水化过程所起的一种重要作用。减水剂是在不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条件下,能使单位用水量减少;或在不改变单位用水量的条件下,可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或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效果,又不显著改变含气量的外加剂。目前,所使用的混凝土减水剂都是表面活性剂,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水泥与水搅拌后,产生水化反应,出现一些絮凝状结构,它包裹着很多拌和水,从而降低了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又称工作性,主要是指新鲜混凝土在施工中,即在搅拌、运输、浇灌等过程中能保持均匀、密实而不发生分层离析现象的性能)。施工中为了保持所需的和易性,就必须相应增加拌和水量,由于水量的增加会使水泥石结构中形成过多的孔隙,从而严重影响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若能将这些包裹的水分释放出来,混凝土的用水量就可大大减少。在制备混凝土的过程中,掺入适量减水剂,就能很好地起到这样的作用。  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后,减水剂的憎水基团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而亲水基团指向水溶液,构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吸附膜。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定向吸附,使水泥胶粒表面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于是在同性相斥的作用下,不但能使水泥-水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悬浮状态,而且,能使水泥在加水初期所形成的絮凝状结构分散解体,从而将絮凝结构内的水释放出来,达到减水的目的。减水剂加入后,不仅可以使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改善,而且由于混凝土中水灰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使水泥石内部孔隙体积明显减少,水泥石更为致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显著提高。减水剂的加入,还对水泥的水化速度、凝结时间都有影响。这些性质在实用中都是很重要的。还有什么可以追问哈

回答3:

减水剂通常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属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它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使颗粒显示电性能,颗粒间由于带相同电荷而相互排斥,使水泥颗粒被分散而释放颗粒间多余的水分而产生减水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加入减水剂后,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吸咐膜,影响水泥的水化速度,使水泥石晶体的生长更为完善,减少水分蒸发的毛细空隙,网络结构更为致密,提高了水泥砂浆的硬度和结构致密性。

回答4:

未掺减水剂时,水泥浆体中,由于水泥颗粒表面之间分子引力作用而彼次粘结,形成絮凝结构,该结构中包裹了许多自由水。当掺入减水剂后,由于减水剂分子具有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憎水基团定向的被水泥颗粒表面吸引,形成减水剂表面吸附膜,外围的亲水基带有负电荷,并吸附一层吸附水膜。 这种作用结果: 使水泥颗粒表面能降低; 各水泥颗粒之间,由于带有相同的负电荷而互相排斥(静电斥力);胶团之间有水膜相隔,彼此易发生滑动。 上述综合作用使得水泥颗粒之间发生分离,从而打破絮凝结构释放出自由水而起到减水作用。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