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 年— 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名,乃于公元 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这朝代乃魏晋南北朝中唯一统一政权,但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三十六年。历史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一个名为河内司马氏的世家大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军事头目,其父司马昭则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地位超过曹魏君主。而在西晋建立前,曹魏已先于公元 年灭了蜀汉,两年后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国号“晋”。西晋代魏后,又于公元 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本身晋朝承接了汉末至曹魏期间的割据混战局面,地方上世家大族影响力远超帝王。如司马氏本身就是以世家大族地位,控制曹魏朝廷,并篡魏自立。所以司马炎在篡魏得手后,为免其他世家大族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员为王,在地方上作为维护皇室的力量。同时又颁布“占田令”,限制世家大族拥有田地的面积和数量。然而世家大族势力自汉末以还已牢不可破,割据势力始终难以根除,西晋统治并不十分巩固,全靠晋武帝等宗室的威望维持统一局面。当武帝一去世后,持续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爆发,加以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内乱,故统一局面维持不长。 年,匈奴军攻破长安,晋愍帝(愍:拼音“mǐn”)投降,西晋灭亡。特色西晋乃魏晋南北朝中唯一处于统一的年代。由于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在地方上长期割据,地位远超帝王(如司马氏篡曹魏正是),长期以来都令中国处于分裂割据局面。晋武帝时凭借其威望,又先后分封宗室为王和实行“占田令”,才止住了世家大族的长期优势维持统一。但当晋武帝一死,八王之乱,失去了维系统一的重心,中国又再一次分裂。同时西晋另一特色是胡人内迁。汉末以降,大量少数民族迁入,西晋时关中一带胡人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胡族本身都是被世家大族收作奴婢(五胡十六国时君主之一的石勒为例子)。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汉人相差不远,形成割据势力,为西晋亡国埋下伏线。东晋,中国朝代名( 年— 年),乃西晋司马氏政权的延续。因少数民族内迁,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十六国时期。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家大族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谢安、谢玄、王敦等等。而世家大族中,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谢、袁、萧,和本身居于江南的朱、张、顾、陆。最初东晋有赖权臣王导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拢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从北方南下的士族,并以司马家族作为共同拥戴的对象。但世家大族本身并不真正忠于司马氏,尤其是他们本身都拥有大量田地,以至拥有自家部队(即所谓“部曲”),有足够实力抗衡司马氏政权。最初有王导主持大局,东晋政权得以稳定,故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但元帝以降则内乱频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后期又有孙恩、卢循之乱等。由于不忠于司马氏,不少权臣都北伐以建立自己的名望以便争权,如有桓温、刘裕、祖逖北伐等。 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帝,为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旁落。 年,大将刘裕篡位,东晋亡。建立 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本身并没有强大的实力,主要是凭著长江天险,偏安江南;及依靠丞相王导号召南迁避难的中原士族,并联合南方大族,取得他们的支持。不过,南北大族之间时常发生冲突,内乱频生,导致东晋政权并不稳定。北伐从北方南迁的人民时常怀念家乡,因此一些有志之士多次进行北伐,希望能够收复北方的国土。祖逖是东晋率先北伐的将领,他曾经率军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但由于东晋内部出现纠纷,朝廷又担心他北伐成功后威望太高,结果没有给予支持,以致功败垂成,祖逖忧愤而死,曾收复的土地又被胡人重新占领。继祖逖之后,又有桓温三次北伐,曾一度收复洛阳,他屡次请求朝廷把都城迁回洛阳,但遭到大族的反对,东晋君臣又怕他权势太大,难以控制,因而无法实现。兴亡五胡十六国的概况西晋灭亡后,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民族的统治者,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一带先后建立许多割据政权,连同汉族所建立的政权,较重要的有十六个国家,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前秦、东晋对峙氐族所建立的前秦,在苻坚时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强大起来,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年,苻坚率军南下,声势浩大[ ],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于是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瓦解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大乱,再次陷入长期分裂的状态,胡人无暇南侵。东晋以弱胜强,局势暂时了稳定下来。东晋灭亡东晋的宗室和大族,经常争权夺利,人民生活相当困苦,以致盗贼四起。淝水之战后,南方人民暂获安定,但政治混乱和贪污腐败的情况,并没有改善。东晋大臣桓温死后,其子桓玄篡位自立;刘裕起兵声讨,杀死桓玄,恢复东晋的统治。但刘裕自己有夺位的野心,终于在 年,废晋恭帝自立,改国号为宋,东晋至此正式灭亡。特色东晋偏安江南,整个世家大族都不忠心于司马氏,同时各士族之间常为了争权而北伐,这是政治上特点。南北朝( 年— 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南北政权的对峙时期,中国南北各自出现若干政权的一个历史时代。南方方面有宋、齐、梁、陈四朝。而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等。南朝从公元 年东晋权臣刘裕篡晋开始,南朝已经历了宋、齐、梁、陈共四个朝代。四朝皆建都建康(今南京),史称南朝。东晋桓玄即位后,刘裕在京口纠集近 人攻入建康,桓玄逃回江陵,裕弑晋安帝。 年,刘裕废晋帝建立刘宋。刘宋传八帝,历六十年。 年,刘宋内乱,南兖州刺史萧道成起兵灭宋,建齐朝。齐末,齐明帝继位,凶狂乱杀,造成大乱。 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次年灭齐、建梁朝。西魏在侯景之乱后在江陵扶植了梁朝宗室建立后梁。齐传 帝,历 年。梁传 帝,历 年。 年为陈所灭。陈传 帝,历 年。 年为隋文帝发兵所灭。南朝各个政权主要都是由寒门建立,如刘裕、萧道成等等都是寒门出身,获得世族的重用而掌握军权。由于各朝代内乱频仍,领土越来越小,到有陈一代,仅能拥有长江以南地区。北朝北朝各政权主要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中除北齐外,都是由胡人鲜卑族建立。北魏太延五年( 年)北魏灭北凉,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传 帝,历 年。又称后魏。永熙三年( 年)魏孝武帝被高欢所逼,自洛阳逃入关中。高欢另立魏宗室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史称东魏,历 年。东魏天平二年( 年)据关中的宇文泰杀孝武帝,另立魏宗室元宝炬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东魏武定八年( 年)高洋废东魏帝自立,国号齐,史称北齐,传 帝,历 年。西魏恭帝三年( 年)禅位于宇文觉。次年宇文觉称天王,国号周,史称北周。北周建德六年( 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传 帝,历 年。大象三年( 年)杨坚代周自立,国号隋。 年隋废除西梁,西梁亡。 年隋文帝派杨广灭陈。至此南北朝时期结束,接下来开创了隋唐盛世。北朝一代受到早期五胡十六国战乱影响,受胡人的影响甚大,像北魏等各政权都是由鲜卑族建立。而北齐虽然是由汉人建立,其统治者高洋等受胡族文化影响深刻。后期朝中任职的汉人士族,多与胡人通婚,并拥有胡族血统.北周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由宇文泰建立,北魏六镇之乱后,宇文泰投靠以受尔朱氏之命入关中讨伐叛逆,后来以关中陇西为地盘的大将贺拔岳,而宇文泰亦渐渐受重用。控制洛阳的高欢认为贺拔岳有不臣之心,故使陇西秦州军人刺杀贺拔岳。将领就拥立宇文泰为统帅,结果成为关陇的主人。宇文泰只是表面上服从高欢。北魏孝武帝讨伐高欢失败后,北魏孝武帝逃奔关中。宇文泰收容北魏孝武帝,不久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拥立西魏文帝,建立西魏。而东方的高欢在北魏孝武帝逃入关中后,高欢拥立东魏孝静帝,把朝廷迁到河北邺城,建立东魏。西魏建立后,宇文泰成为大丞相,宇文泰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大军,奠定宇文氏在关中的基础。宇文泰任用苏绰等人改革,使西魏进一步强盛。甚至攻入南梁的成都,夺取西川盘地。西魏恭帝三( )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西魏恭帝禅让,由字文泰之子宇文觉即大周天王,建立北周。建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宇文觉不满宇文护专权,策动政变不成反被杀,宇文护拥立其庶兄,是为北周明帝。几年后,明帝被杀,又拥立其兄弟为北周武帝。宇文护执掌政权十五年,成为北周主宰。他承继宇文泰、苏绰的政策,消灭威胁北周的武将。使北周更巩固。武帝天和七年( )三月,宇文护的威望大降,武帝乘机杀了宇文护,重夺政权。 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华北。 年,杨坚代北周,改国号隋,北周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