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概况
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东起库尔勒市以西,西至阿合奇县,面积766 km2,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塔里奇克组、阳霞组及克孜勒努尔组,含煤11~37层,煤层总厚平均54.8 m左右。由于受燕山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影响,中新生代地层发生过多次程度不同的褶皱,致使各系地层之间一般都表现出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区内褶皱构造较发育,并常被挤压成紧闭的褶皱,背、向斜两翼不对称,倾角较陡,局部发生倒转。
2.煤岩煤质和煤级
该区煤镜质组含量一般40%~95.0%,惰质组6%~55%,壳质组1%~3%,矿物质1%~9%。煤种以气煤、肥煤、焦煤、瘦煤为主,但区内总体上具有从东到西,由浅到深煤阶增高的趋势。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一般在0.5%~0.82%之间。
3.储层条件
阿艾东风矿区煤储层孔隙度为3.369%~33.41%,BET比表面积为0.15~4.248 m2/g,储层裂隙较为发育,渗透率一般在0.036×10-3~13.0×10-3μm2之间,变化较大。以阳霞煤产地最高,阿艾东风矿最低。塔里木盆地原煤饱和吸附量变化在2.5~16.82 m3/t,其中阿艾东风矿区煤样的饱和吸附量最高。
4.储层吸附能力
可燃质的饱和吸附量变化在3.3~17.87 m3/t,其中阿艾东风矿区煤样的饱和吸附量最高,阳霞煤产地最低。煤的中值压力在1.79~5.58 MPa之间变化。
5.资源条件
该区煤层气资源量971.54 m3/t,煤层气丰度2.45×108 m3/km2。由于该区地处天山山脉,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施工条件差,资源量相对较少;但如果借助于塔北天然气的优势,该区乃具有一定的煤层气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