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人而言,战争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武器,而是要学会在战场上如何保命,因此抵御战争武器的盔甲就特别的重要,所以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都会穿着沉重的盔甲作战。但是古代军人在打完仗后,即使再热也不会脱掉盔甲,这是为何呢?
首先就是因为脱掉盔甲,会让将士的身体患病。在古代,之所以不允许将士们在打完仗后立即脱掉盔甲,是因为如果一旦脱掉盔甲就很容易患上一种叫做“卸甲风”的疾病,开平王常遇春就是死于这个疾病的。事实上常遇春作为一个武将,身体非常的康健,而且还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猛将,但是在洪武二年七月的一天,正值壮年的常遇春,结果突然暴死在柳河川,这引起了举国震惊。
常遇春之所以暴亡,是因为在战争结束之后,常遇春就脱掉了沉重的铠甲。本来因为穿上沉重的铠甲使得身体内的热量和汗液无法及时的排出,然后因为战争的缘故,导致肾上腺素飙升促使血管扩张。这时候如果迫不及待地脱去盔甲,那么就会使得汗液大量的蒸发,导致血管急速的收缩,使心脏无法及时调节血液流动,最终极有可能出现中风的危险。而在古代的医疗件下,无法对这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抢救。
其次就是一旦脱掉盔甲,如果遇到敌人杀个回马枪,那么在没有盔甲的保护下,将士是很容易受伤的,最终也会因此而丧命。
因为盔甲是一个将士的门面,死都不能脱,而且盔甲也有保护作用。
因为当时战争惨烈,盔甲是保护自己的武器,脱掉会有可能会有危险,所以他们即使再热,也不脱下盔甲。
热能有命重要吗?一个将士是不能离开自己的盔甲的,尤其是在战场上!盔甲是战士们的保护伞,事关性命,不可草率。万一敌人杀回来,没有盔甲的战士就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了。
因为当时还有敌方在虎视眈眈的注意着,要是脱了盔甲对方打过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