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作为德国的领袖,在没有击败英国的情况下,就下达东扩苏联的命令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1、楼主应该明白,战争不是简单的前线飞机,坦克,大炮,战争还需要大量战略资源支撑的,比方说石油资源吧,没有石油,坦克,飞机再先进还不是一堆不能动弹的废铁吗?总之全面战争需要大量的战略资源支撑,早在十八世纪,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工业革命开始,欧洲本土的资源就已经无法满足欧洲列强本国经济的发展,更何况工业化时代的全面战争呢?所以西方列强都开始了拓展殖民地时代。
2,世界资源布局,掌握在海权大国手里,德国缺乏海权,因此世界水道和资源布局一直掌握在英美手中,包括全球金融中心。
3、早在二战爆发,德国入侵波兰的那一刻开始,德国就已经面临了英美等盟国的经济封锁和海上贸易封锁,金融封锁。德国海上贸易船队,在英国选战后,即可躲进了中立国或是就地解散了。
3,德国本土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石油资源,德国更是极度匮乏,欧洲本土,只有罗马尼亚和苏联用石油资源。前期战争石油,德国是通过偶买罗马尼亚和苏联石油,以及其他地区形成石油储备。
4、世界大战爆发,作为被世界金融中心封锁和英美海上资源封锁的德国,是无法获得石油资源的,海外出不去,欧洲本土,只能靠盟国罗马尼亚,苏联虽然有石油,但是这个时候,苏联也不会白给德国,也不会收被英美金融中心制裁的德国马克,德国黄金储备又有多少呢?
4,德国国力崛起,通过武力解决与波兰的领土纠纷中,英法被迫选战,德国先发制人,以创意的打法取得最初的辉煌胜利在但是德国空军不列颠空战失利,德国海军较弱,因此无法登陆英国,战争陷入长期化趋势,美国参战迹象愈加明显,英国也改变排斥苏联的做法,频频与苏联互动,苏联也趁英法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崩溃之际,加速西扩,拓展实力范围,甚至对德国的石油大本营,罗马尼亚提出了领土需求和发出军力威胁。
总之德国在英国拒绝希特勒的停战谈判后,德国不列颠战役失利其实就已经注定了德国命运。德国危机四伏,面临大量战略资源,石油资源中断的困境,因此被迫东扩苏联获取生产。
因此陆地国家,挑战海权大国,必然会陷入多线作战囧地,被群殴。
不仅仅纳粹德国,当年拿破仑帝国,一战的德皇威廉,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俄罗斯帝国,都因为挑战英国被英国纠集联盟绞杀,无一例外,凡是挑战英美都会被全球制裁封锁或是被群殴。
这就是希特勒说的,他的将军不清楚战争经济学
德国极度缺乏石油,当时德国的油料主要依托煤化油和罗马尼亚、苏联输入
当时中东和非洲产油地都在英美手上,德国没有强大的海军,无法登陆英国,也无法占领那些区域
欧洲的石油产地在东欧,而慈父当时已经对罗马尼亚施压,多瑙河舰队开始威胁罗马尼亚,这让元首觉得了威胁
他知道,短时间内无法拿下英国,而慈父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已经在他背后举刀了,既然要打,不如早打,所以转头对付慈父
用当时西方报纸的说法就是:元首在慈父举起镰刀和锤子前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