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如何用大数据推动精准扶贫

2025-05-05 10:33: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辽宁借鉴审计方法
清理15万非贫困户
2015年10月,审计署发布8月份对稳增长等政策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公告显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
为保证扶贫对象的精准性,辽宁省抚顺市扶贫办主任高世海和同事挨家挨户走访,核查建档立卡的对象是否真贫困。“我们动用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却没有他们花10分钟审计出来的结果好。”
“10分钟”是个略显夸张的说法。审计人员在马山事件后来到抚顺市的贫困县。高世海记得,审计人员到达当天即取得了相关比较数据,第二天就将不符合建档立卡标准的非贫户名单交给了抚顺市扶贫办。
列出的名单都十分准确!得知情况的高世海,不但没有担心被问责,反而主动向审计人员“取经”。他对北青报记者表示,以前总说“大数据”,但大数据怎么应用基层确实不懂,即使懂了,扶贫办要求其他部门提供数据也很难,要想做到精准扶贫很难。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后,抚顺市政府非常重视,通过向审计人员“拜师学艺”,对全市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电子筛查。
“过去,他家有三个门市房,他说有一个,我就只能相信,现在他们家三个门市房在哪里我都知道。”高世海说。
抚顺的做法很快推广到全省,辽宁省扶贫办副主任吕宏伟透露,在审计署沈阳特派办的帮助下,辽宁省采用大数据核查的方式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清理,发现14.7万人不是贫困人口,同时新纳入此前没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3.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