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破碎能提取植物油吗?

2025-03-29 03:15: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破碎不可以提取植物园,植物油通常存在于植物细胞细胞质中一种叫“油脂体”的细胞器中。
油脂体是油料作物种子储存脂肪dao的场所,由单层磷脂膜包裹三酯酰甘油而形成.
榨油的过程是把细胞破碎,把油从细胞中提取出来。
所以油菜籽也是籽的细胞质中提取出来的,一般经过三个流程:菜籽预榨工艺流程,浸出车间工艺流程,精炼车间工艺流程,生产出脱胶菜籽油。植物油是由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如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菜子油等。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除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桐油酸、蓖麻油酸等。植物油主要含有维生素E、K、钙、铁、磷、钾等矿物质、脂肪酸等。植物油中的脂肪酸能使皮肤滋润有光泽植物油是以富含油脂的植物种仁为原料,经清理除杂、脱壳、破碎、软化、轧坯、挤压膨化等预处理后,再采用机械压榨或溶剂浸出法提取获得粗油,再经精炼后获得[2]。

根据我国油料品种、质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加工工艺,确定植物油的质量等级,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标准体系规定,市场上的一般食用植物油(橄榄油和特种油脂除外)共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4个等级,如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米糠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浸出花生油、浸出油茶籽油等分为一到四级,而压榨花生油、压榨油茶籽油、芝麻油等则只有一级和二级之分。

回答2:

细胞破碎是不可以提取植物油的,细胞破碎只可以提取当中的细胞液,而植物油它是在细胞核当中的,所以你是没有办法提取的。

回答3:

微藻能提炼生物柴油?青岛能源所发布研究成果

记者1月29日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所微藻生物技术研究组通过“多组学”方法提高“产油微藻”黄丝藻的产油效率,使黄丝藻细胞的油滴大小与含量大幅提升,未来可运用研究成果制备绿色环保型的柴油和航油。

黄丝藻丝状细胞

微藻制油,顾名思义,即利用微藻光合作用将固定在微藻体内的碳物质转化为油脂,然后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微藻细胞内的油脂转化到细胞外,再进行提炼加工,从而生产生物柴油。和其油料作物相比,产油微藻生长周期短,单位产油量非常大。据介绍,国际上的微藻能源相关研究很早就已开启,目前已形成庞大的产油微藻家族,但规模和成本仍是开发微藻的瓶颈问题。

据青岛能源所微藻生物技术研究组副研究员汪辉介绍,目前科学家们研究较多的单细胞产油微藻因尺寸较小,存在藻细胞采收困难,提油工艺繁琐等问题,微藻制油成本非常高。“几年前,我们首次发现了一类丝状产油微藻——黄丝藻,它的产油效率非常高,可谓是‘富得流油’。”汪辉表示,从高倍显微镜下,可以明显看到蕴含在藻细胞中的“大油滴”,因此这种黄丝藻被誉为“微藻界的后起之秀”。

据介绍,黄丝藻的优势在于细胞生长快、油脂提取简单。黄丝藻除了光合作用外,还可通过吸收葡萄糖等“营养液”来“加餐”,利用葡萄糖异养的生长速率可增长10倍以上。此外,黄丝藻细胞尺寸较大,长度约500-3000微米,微藻细胞成熟后,简单的过滤即可从培养液中高效收集藻细胞;通过简单物理压榨的方式就能使细胞破碎,令细胞内的油滴流出来,避免了单细胞油脂提取过程中大量化学溶剂的使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黄丝藻只是靠喝“葡萄糖”来猛长,它们产油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实现黄丝藻的高效产油。”汪辉说,研究组想到了利用目前火热的“多组学”分析手段,对细胞进行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物组等多层次的整合分析。科研人员通过比较利用光合作用和利用葡萄糖进行生长产生差异,找出葡萄糖异养状态下黄丝藻油脂积累降低的具体原因,并“对症下药”,最终通过补充外源前体物的方式提高了利用葡萄糖生长的黄丝藻细胞的油滴大小与含量。“从微藻中提炼出柴油和航油等油品,还可以生产出很多下游产品,比如,藻渣蛋白饲料、藻渣发酵沼气等等,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回答4:

细胞破碎技术是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是分离纯化细胞内合成的非分泌型生化物质(产品)的基础。 结合重组DNA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上的重大进展,蛋白质可以大规模生产。
原理与技术
高压均质机是由一个高压柱塞泵及特殊结构的均质阀组成,需处理的物料在柱塞所造成的高压条件下进入可调节压力大小的阀组中,失压后的物料从可调节限流缝隙中以极高的流速(1000米/秒,最高可达1500米/秒)喷出,撞在阀组件之一的冲击环上
空穴效应
被柱塞压缩的物料内积聚了极高的能量,通过可调节限流缝隙时瞬间失压,造成高能释放引起空穴爆炸,致使物料强烈粉碎细化。(主要应用于均质)
撞击效应
通过可调节限流缝隙的物料以上述极高的速度,撞击到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的冲击环上,造成物料粉碎。(主要应用于细胞破碎)
剪切效应
高速物料通过泵腔内通道和阀口狭缝时会产生剪切效应。被三种效应处理过的物料可均匀细化到0.03μm-2μm粒径。(主要应用于乳化)[1]
应用介绍
细胞破碎
利用大肠杆菌、酵母等菌种进行发酵,然后经过破壁后提取细胞内酶、蛋白质等活性的产物是生物工程中的重要技术。而这些工艺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细胞破碎。
保持细胞活性
保持细胞活性的最重要参数是温度和时间,物料在高压均质阀内部的约0.01秒的瞬间,在高压的作用下温度会上升到大约10~15℃。
通过均质阀后在经过高效换热器的作用下,温度在2~3秒作用会迅速下降,所以物料在温度相对较高的条件下仅仅维持最多3秒钟。
细菌
几乎所有细菌的细胞壁都是由肽聚糖(peptidoglycan)组成,它是难溶性的聚糖链(glycan chain),借助短肽交联而成的网状结构,包围在细胞周围,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强度。短肽一般由四或五个胺基酸组成,如L-丙氨醯-D-谷氨醯-L-赖氨醯-D-丙氨酸。而且短肽中常有D-胺基酸与二氨基庚二酸存在。 破碎细菌的主要阻力是来自于肽聚糖的网状结构,其网结构的致密程度和强度取决于聚糖链上所存在的肽键的数量和其交联的程度,如果交联程度大。
酵母菌
酵母细胞壁的最里层是由葡聚糖的细纤维组成,它构成了细胞壁的刚性骨架,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覆盖在细纤维上面的是一层糖蛋白,最外层是甘露聚糖,由1,6一磷酸二酯键共价连接,形成网状结构。在该层的内部,有甘露聚糖-酶的复合物,它可以共价连接到网状结构上,也可以不连接。与细菌细胞壁一样,破碎酵母细胞壁的阻力主要决定于壁结构交联的紧密程度和它的厚度。

回答5:

细胞破碎分离提纯某一种蛋白质时,首先要把蛋白质从组织或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丧失活性。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不同的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的不同部位的组织,其细胞破碎的难易不一,使用的方法也不相同,如动物脏器的细胞膜较脆弱,容易破碎,植物和微生物由于具有较坚固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组成的细胞壁。
中文名
细胞破碎
快速
导航
原理与技术应用介绍细胞破碎技术
概况
细胞破碎技术是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是分离纯化细胞内合成的非分泌型生化物质(产品)的基础。 结合重组DNA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上的重大进展,蛋白质可以大规模生产。
原理与技术
高压均质机是由一个高压柱塞泵及特殊结构的均质阀组成,需处理的物料在柱塞所造成的高压条件下进入可调节压力大小的阀组中,失压后的物料从可调节限流缝隙中以极高的流速(1000米/秒,最高可达1500米/秒)喷出,撞在阀组件之一的冲击环上
空穴效应
被柱塞压缩的物料内积聚了极高的能量,通过可调节限流缝隙时瞬间失压,造成高能释放引起空穴爆炸,致使物料强烈粉碎细化。(主要应用于均质)
撞击效应
通过可调节限流缝隙的物料以上述极高的速度,撞击到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的冲击环上,造成物料粉碎。(主要应用于细胞破碎)
剪切效应
高速物料通过泵腔内通道和阀口狭缝时会产生剪切效应。被三种效应处理过的物料可均匀细化到0.03μm-2μm粒径。(主要应用于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