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离开了人世,作为三星集团董事长,韩国首富,他传奇的一生始终与三星集团息息相关。正是由于他的坚持,三星电子才从不被看好,一路发展成三星最厉害的产业。三星集团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企业,汽车也是其中的一项业务,只是不被我们熟知。
所以我将会通过几篇系列文章,说说三星汽车的故事,本篇是第一篇。
李健熙是资深车迷,推动三星汽车项目落地
李健熙是一位资深的车迷,他年轻的时候不仅拥有众多汽车,还一手建立了三星汽车博物馆,成为韩国最大的汽车博物馆之一。此外他对汽车的热爱,还进一步推动了三星汽车的诞生。
但是李健熙自从决定发展汽车业务开始,就遭到了集团内强烈的反对,此后随着三星汽车项目的落地,累计的亏损,以及市场危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李健熙还犯过一些错误,比如原先生产商用车的三星,后来生产乘用车,跟现代哪能竞争的过?还在1997年陷入了对起亚汽车的收购过程中。最终,起亚被现代收购。
其实汽车产业在三星集团中,已经是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产业了,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三星却十分重视汽车产业。汽车也是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宏伟蓝图中的一部分。并且当时三星集团就计划要在汽车产业上,与现代集团进行竞争,并超越现代汽车,但如今,回过头看,这项计划显然是失败了。
三星从商用车起家
实际上,三星在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就遭到了集团内部的反对,是在李健熙的坚持中诞生的。李健熙曾经说自己对汽车工业的研究比其他任何人都多,结识了很多人。并且已订阅并阅读了世界上大多数汽车杂志,并且会见了几乎所有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商高管和工程师。李健熙当时认为,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和研究。
除了集团内部的反对声以外,当时韩国汽车业也反对三星造车,理由是当时韩国已经有了现代,起亚,双龙,三星的进入会造成重复性的投资,以及不必要的竞争,还会带来生产过剩的问题。
而三星最后坚持造车,除了李健熙的坚持以外,三星认为从生产商用车,不是一项新业务,而是“相关业务的多元化”。当时三星已经在通过三星重工生产重型设备,三星已经生产了大型卡车和特殊装备的车辆,而这些相关技术结构与商用车是相似的。
因此最终,三星于1992年进入商用车市场,为了避免在国内竞争,三星提出了一项规定,将其产品的30%出口到海外。 1994年,三星重工业按订单推出了15吨的自卸卡车和11.5吨的货运卡车。
三星乘用车从一片反对声中发展
1993年11月,有关三星进入乘用车市场的消息传出。并计划乘用车零件本土化率达到90%以上,并于1997年初推出三星乘用车。支持者认为三星汽车可以增强韩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但是反对者认为三星很难规模化,没有规模效应,必然亏损。
当时韩国国家工协会的报告也反对三星造车。理由是如果三星以国外技术为重点发展的话,那么会阻碍韩国技术的独立性并减少研发投资。而如果三星闭门造车,那么又不可避免的产生恶性竞争和多余的过度投资。韩国工业协会发布报告之后,三星立即表示抗议,并表示:“无论研究结果如何,我们都计划继续促进业务发展。”
三星进入乘用车市场的第一步是在1994年向政府提交日产的技术引进报告。它计划在1998年发布第一款车型,在1999年发布紧凑型车,并在2003年发布第一款独立车型。此外,还提出了实现零件80%本地化的目标。
在1995年获得政府批准后,三星汽车终于造出来了。它在釜山一处产业园55万坪面积上建立了生产工厂,并确认了一项投资计划,到2002年投资4.3万亿韩元,建立年产50万台的生产工厂。
1998年4月,三星汽车的首款乘用车SM5面世。它是在日产的基础上生产的中型轿车,是通过从日产采购大部分初始汽车零部件而生产的。基于其卓越的质量和耐用性,它成功地推动了三星汽车的发展,但是随着三星在汽车产业中的初步成功,1997,1998年韩国金融危机也随之而来,给三星汽车的发展,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