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足通,能令心念行至十方众生所行之处而不失于定称为神足通。
神足通并非世俗所误解之特异功能。神足则就是心念具足之意,用于修行,指所修之念圆满具足之意。
如《佛般泥洹经》言:“佛告阿难。其有比丘比丘尼。持四法熟思正心不随心。外亦思善。中亦思善。心亦无所复贪乐。心不惊恐不复走。比丘比丘尼。其有持志意。如是四法。名四神足。”
又如《大门法集经》言:“复次四神足。是佛所说。谓欲三摩地。断行具足神足。精进三摩地。断行具足神足。心三摩地。断行具足神足。慧三摩地。断行具足神足。” 这里断行指四正断,也叫四正勤。
愚痴凡夫无有智慧,以心意识着经典文字相揣度佛意,生出特异功能妄想。实际上这是佛讲法的方便,是一种譬喻。如《赖吒和罗经》言:“便得四神足飞行。能以天眼达视天耳达听。天上天下人民及蚑行蠕动之类。皆闻知所言所念。自知宿命所从来生。 ”
身心如幻,非我无我所。所谓神足并非特异功能或神话传说,而是任何人通过修行皆可具足之智慧能力。已发菩提心菩萨皆因功德故自然具一定之神足,可将幻心化为己智,以度化他方众生。
神,指心念。神足,指心具足妙力。神足通指欲生之念均可令生无碍而不失于定。
要具备神足通,需修习小乘四禅定,才不致夹杂染着。其次要修习十二因缘甚深法,具备缘觉“现见”,即如实见外尘诸法,不夹杂,不染污。在现见基础上,修习十二因缘甚深法,同时兼修四禅定,方能具备神足通。如经中言:“现见无明,而无所知;亦无成就,如水中影。明亦不动,不著于法;若不着法,是名明相。无明如空,一切法相;到于现见,是名缘觉” [4]
神足通并非世俗所误解之特异功能。神,即心念。足,譬喻心念可至各处。通,即念念之间通达。愚痴凡夫无有智慧,以心意识着经典文字相揣度佛意,生出特异功能妄想。身心如幻,非我无我所。具神足者,可将幻心化为己智,用以度化他方众生。
那些妄语神足通为游走宇宙之能力者。大多是不了解佛宣说六道轮回乃随顺方便。而三千世界亦是譬喻种种凡夫心之方便说,对中阴身七日演变亦是方便说不了解所致。小乘法本就为功德少者所讲,为能让修者能确实如法修行得真实利益,必须假以方便,不能直宣真实义。因佛法真实义离心,凡夫为心所困,不见心外故。
身心如幻,非我无我所。依身而修,了无所得,反着五阴幻境;依心而修,不能永离生死,所得皆是福德。菩萨依幻修离幻,依心修离心,神足通只是菩萨度世的基本功。实无甚么稀奇之处。
可以的!神足通可以理解为“瞬间移动”、“随意变化”。理论上来说:
《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一载有三种神用:(一)运身神用,举身凌虚,犹如飞鸟,亦如壁上所画飞仙。(二)胜解神用,于远作近解,依此力故,或住此洲手扪日月,或屈伸臂顷至色究竟天。(三)意势神用,眼识至‘色顶’,或上至‘色究竟天’,或超越无边之世界。
佛经说的神足通是五通之一。就是可以分身。能分多少身,这就是境界的深浅了。
有的分身一两个。有的分身千百亿。
不是神足通就跑的快,跑的远。这样理解是错的。
是的,你说的都对,不过神足通有大有小之分,
小乘的神足有一定的范围,佛的神足是跨任何空间的。
所以很多人那么努力修佛,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证得神通。
佛教的神足通当然是非常厉害了,可以去任何地方,但是有些法律第一的就去不了,佛祖没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