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古称山国,历史悠久,建置较早。秦赢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县境西部,属象郡。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治所。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石阡府,分辖龙泉县及石阡、苗民、葛彰葛商3个长官司。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仍领上述1县(龙泉县)3长官司。康熙二年(1663年)废葛彰葛商长官司。乾隆七年三月(1742年5月),石阡府分设7里,即江外迎仙里、江内迎仙里、水东里、苗民里、在城里、苗半里、龙底里。直至清末,石阡府直隶于省,仍领龙泉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初沿袭清制。民国2年(1913年),贵州设立都督府和行政公署,实行军民分治。石阡改府为县,设立县公署,县官称知事。龙泉县另设(今凤冈县)民国5年(1916年)县公署知事将全县划分为6个区,即城区、小鸡公、本庄、王家寨、龙洞、大地方。第二年,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分为10个区,即增设石家场、葛荣场、白沙场、龙塘场。民国16年(1927年)国民政府下令改县公署为县政府,县知事称县长,石阡县为二等县。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改组贵州省政府,实行行政督察区,石阡划归铜仁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重新调整行政区域,石阡划分五个区,即泗王庙、石家场、大地方、本庄场、龙洞场。民国32年(1943年),石阡实行新县制,设置乡镇保甲。全县共置18乡镇,164保,1618甲。18乡镇即:汤山镇、花桥乡、枫香乡、中魁乡、永盘乡、龙川乡、甘溪乡、国荣乡、聚凤乡、乐回乡、庄乐乡、白沙乡、大新乡、和平乡、石固乡、青阳乡、五德乡、坪山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5日,石阡解放,全县人民获得了新生。1950年2月8日,石阡县人民政府成立,随即将民国时期18乡镇划为3个区分辖,设立区公所。7月,改置3区为6区1镇。1951年2月,改置汤山镇为城关区,同年将区公所改称为区人民政府。1953年,缩小乡、村行政管理范围,将全县划为80乡1镇,区治不变。1954年7月1日,县辖各区分别第一(龙塘)、第二(花桥)、第三(五德)、第四(中坝)、第五(白沙)、第六(本庄)、第七(城关)区公所。1955年4月8日,县人民政府称县人民委员会。同月,各区将所在地治所改为区公所名称。1956年1月,中共石阡县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决定,进行并乡工作,将82乡(镇)调整为44乡1镇(城关镇)。1961年撤区并社,将7个区改为区级人民公社,45乡镇为管理区。1962年恢复区的设置,设6个区调整公社为27个。1963年,恢复7个区治,将27个公社增至43个。1967年3月29日,石阡开始“文化大革命”。4月2日,“石阡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各区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1981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9条规定,撤销县、区、公社“革命委员会”,县称县人民政府,区称区公所,公社称管理委员会。1984年,根据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政分开,建立乡人民政府的通知)的意见》,县政府所辖43个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相应改为行政村和村民组。1992年,全县实施撤区并乡建镇工作将原7个区43个乡调整为18个乡镇(其中:9个民族乡),即:龙塘镇、龙井乡、花桥镇、坪地场乡、石固乡、五德镇、枫香乡、青阳乡、中坝乡、甘溪乡、坪山乡、白沙镇、聚凤乡、本庄镇、河坝场乡、汤山镇、大沙坝乡。2004年,为加强区域经济活动,加快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实施撤小村并大村工作,将原304个行政村调整为87个行政村。
现全县共辖18个乡镇,5个居委会,87个行政村,共有人口39.08万。
石阡县在贵州省铜仁地区。
石阡县城,也是依水而建,老城在水之阴,山之阳,也有古镇风貌,小街老巷古色古香,风貌依旧,站在这里尽可遥想当年风光。
可游览的地方有温泉、鸳鸯湖、万寿宫、凯峡河漂流、楼上古村、民族文化村、佛顶山等。
石阡素有“泉都”之称,“温泉”——成为了石阡的标志,石阡拥有非常丰富的地热资源,全县已知的热矿泉有13处,19个出露点最有名的是城南温泉,城南温泉也叫“石阡温泉”,坐落在县城南端龙川河的东岸。
“鸳鸯湖”位于汤山镇,离县城仅18公里左右,景区内森林密布、峡谷幽深、清溪浅流,是亚洲鸳鸯最大的聚集地。可泛舟,可钓鱼,观鸳鸯。要包车前往。
凯峡河漂流,离县城20公里,交通方便。平时55元/人。8公里,漂3.5小时,橡皮筏,乘两人。
万寿宫是江西会馆的别称,顾名思义,也就是江西人在省外修建的一种公共建筑物,供赣籍人士在当地聚会或寄居用。石阡县万寿宫始建于明朝万历初年,占地3800平方,院中带院、宫中套宫、墙内有墙,较为独特。在县城内。
尧上民族文化村和楼上古村落是石阡县推荐的旅游景点依山傍水,富于文化。要包车。
佛顶山具有“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其主峰坐落在石阡县境内甘溪乡南部,海拔1869米,据说兼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峨嵋之清秀、雁荡之怪石”。在尧上民族文化村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