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滑县研究木板年画,请帮忙给提供当地一些可以了解到相关情况的地方。

2025-02-25 05:06:3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在来到河南后就知道开封县有个小镇叫做朱仙镇,那里有个千年绝活,就是木板年画,就是一直未有实地前往缘见识。只是偶尔在文化遗产日的时候,在一些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现场见到过一些表演性质的演练。一直是作为文化记者的憾事。后来,由于各个媒体几乎都已经做的过多过滥了,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就自然不构成记者抢救挖掘的即将消失的文化种类了,也就没有可做的必要了。可是,作为,在中国文化最原始的木板年画,在老记见证里没有记载,总是一件憾事。就在早前,从一位网友那里得知,在安阳市滑县有一种比朱仙镇和“五大木板年画”更有中国历史文化厚重内涵和民间传说考证意义研究价值的滑县木板年画。

据滑县木板年画研究会会长,原滑县文化局局长魏文庆介绍:滑县木板年画,只是在有史记记载的就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但是真正的历史谁也说不清,可是有一点可以定性,那就是,滑县木板年画可定要比十几里记载的要早得多,甚至要比所有的木板年画有更早,因为滑县木板年画里有人类更为早期的文化表现内容可以证明。其他种类的木板年画里的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故事和历史演绎人物故事等。而滑县木板年画里的故事和内容都是已经失传很久了的文子,人物故事,就连木板年画的现在最后的传人们也都说不出他们所刻印的人物和文字的出处来了。滑县木版画当然出自滑县境内,主要集中于滑县的慈周寨乡、老店乡、八里营乡。滑县地处黄河故道,滑县慈周寨乡、老店乡、八里营乡。由于滑县乾隆年间为中原商埠要冲,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为木版年画的产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随着历史风云的不断变换,滑县木版年画的发展也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历程。在传承过程中,艺人迫于生计,相互之间技艺保密,选择传承人更是极其谨慎。作为一个民族民间艺术,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极其稀少,收集整理困难也较大,据慈周寨乡李方屯目前健在老辈人介绍,李方屯村木版画的始祖是一个潦倒艺人韩朝英(原名韩国栋),他心灵手巧,对在木版上作画潜心钻研,融入本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形成了木版画,他的生活也因此而富足起来,这门手艺也被看成是他的传家宝,一代代的传给后人。经过后辈的流传,逐渐出现了几个派号,于乾隆年间就出现了以韩凤岐、韩凤仪、韩凤祥为代表的三家作坊,分别是“兴隆号”、“兴义号”和“兴盛号”。

解放前夕,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制年画艺人纷纷改行,开业生产的作坊屈指可数。1958年前后横扫“牛鬼蛇神”,木版年画愈加衰落。当时,有的艺人冒着被批斗的危险把老画版埋藏于地下、房顶、墙板内,保住了一些版面,但许多珍贵的版面则被毁掉永久的消失了。直到1962年,政策放宽,木版年画市场开始复苏。以慈周寨李方屯村全村为例,1963年,全村400多口人,就有30多户近200人制作年画,每家都有二、三十块木板,一人一天平时能印100多张,全村全年能卖出100多万张年画,一张卖四、五块钱,跟当时的一斤小麦一个价。外来的画贩有时需要等上四、五天才能买到年画,并且每张年画都须政府委派的专人盖章,作为纳税的手续。动乱年代期间,“破四旧、立四新”,木版年画又被作为“封、资、修”的产物,不能留一块一版,被迫停产,有些老印版又被埋在了地下、屋顶等处。文革后,将这些版面挖出后,试探着制做一些,但生产量很有限,也销售不动。直至改革开放后,木版画作为民间手工艺珍品,收藏和观赏价值日益提升,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并喜爱,木版画艺人在相互交流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整理,使木版画得以恢复,艺人又开始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地位。生产和销售又达到繁盛。一进腊月,画贩就推车挑担远道而来,以农产品小麦、高粱、玉米等换取年画。

滑县木版年画内容丰富,以神像、族谱、神话故事、山水、戏曲故事等为表现内容,以中堂、门神、灶君、对联、扇面等为表现形式,主要与民间信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古代人与天地之间一种和谐的期望。

滑县木版年画采用印绘结合的制作方法,基本程序为:绘稿、雕版、印刷、涂色,至今仍保留着这种最原始的制作工艺。

滑县木版画在乾隆年间大多是通过浚县、内黄、东明、长垣、兰考、开封县及本县的画贩销往全国各地的,也有来自河北、山东、安徽、山西等地的画贩自己来采购的,这些画贩,专做批发木版年画业务,有的连续做到第三代、第四代。每到腊月,纷至沓来,排队等候,年画生产不出来,有时在艺人家里一住十几天。至清朝末年已远销至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目前发现的画幅上就有许多认不出来的文字。2007年滑县木板年画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冯骥才先生2006年11月到滑县考察后称:滑县木版年画是“普查、抢救文化遗产的一个惊人发现,半个世纪以来新发现的一个年画产品。一种失落的文明,中州大地上一个被遗忘的历史辉煌。

在听完魏文庆的介绍后,记者一行又跟随他来到了滑县木板年画末代传人耿建社的家里。并在这里看到了滑县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和全家齐上阵的热闹场面,特别是从他的儿子耿尚峰能继承,他们祖传近30代的绝活上看到了,滑县木版画的将来肯定会比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更辉煌。

回答2:

去滑县民俗博物馆吧,那里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回答3:

滑县研究木板年画,县城文化馆就有专题展览,也可联系非物质传承人

回答4:

用我们美国话说,very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