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铁矿石谈判案

说详细点,最好从商务谈判上出发
2025-04-24 14:58:0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新一轮的铁矿石谈判很快就要开始,博弈各方目前都在互相试探底线。坐拥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的位置,在力拓窃密案的阴影和多一些计划还是多一些市场的艰难抉择下,中国钢铁业既信心满满信誓旦旦,又有几许惶惑和忧虑。   惶惑和忧虑,来自对利益和市场主动权的艰难把握。我国目前由宝钢一家代表中国钢铁企业与外方谈判的方式,沿袭的是日美的做法。对这样的方式,笔者一直持怀疑的态度。日本钢铁业产业集中度非常高,而且钢铁集团就那么几家,彼此差异化竞争比较明显,在海外又有许多股份和权益,对原料价格的消化能力自然就比较强,由谁去谈判都影响不大。而我们呢?钢铁企业成分复杂,数量散、多且规模偏小,宝钢一家,其实无法照顾到大多数企业的利益,也无法集中和体现全行业的智慧,更无法托起整个行业的发展责任。   中钢协意在“一统江山”。他们最近提出的按中国财会年度结算、整合长协与现货市场、统一铁矿石进口价格三条建议,市场反响很大。有人甚至进一步提出,可以让中钢协统一进口价格、统一购买渠道和统一对外采购。这样一来,蛋糕人人都有,市场皆大欢喜,我国谈判的话语权还可以大大加重。这似乎是一种无可挑剔的策略。   但是仔细想来,铁矿石如果集中采购,其指标分配是一件非常繁琐且费时费力的事情,难免会产生许多新的矛盾。以行政手段来对待资本结构、法人结构和利益结构如此复杂的钢铁业,似乎也不明智,有悖于我们市场化改革的初衷。更重要的是,它在急剧扩张协会权力的同时,将人为地限制市场的自由交易,阻碍企业的活力和创造性。   统死不好,那么,全部放开呢?也就是说,让所有钢铁和外贸企业都拥有平等的铁矿石进口资质,而不是仅限于目前的100多家,情况又会怎样呢?表面上看,进口放开之后,倒卖铁矿石行为会因无利可图而消失,市场变得公平而透明。但实际上,目前铁矿石的市场已是严重的卖方市场,国际上70%以上铁矿石又集中在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家企业手里,放开进口之后,难免出现群狼扑食、万人过江的局面。在这个时候,巨头们就像手里拿着“肉”和“救生圈”的人,隔岸观火的是他们,坐收渔利的,更是他们。   显然,对待铁矿石的乱局,走极端不行,习惯性思维也不行。这需要我们运用新思维去破解,必要时可以另辟蹊径。从当下来看,似乎可以在宝钢之外多增加一两个谈判主体,以体现他们背后各自的巨大需求,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市场力量。从中长期来看,则应该以提高规模效益和产业集中度为目标,汰劣存优,并小为大,开辟出一个健康平稳、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最终服务于经济全局和国家利益。

回答2:

11日在上海与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西蒙·克林(Simon Crean)进行了当面会谈,谈及了胡士泰被拘的一些情况,但更多的是谈到一些更广范围的合作问题。不过沙海林表示,该事件过于敏感,且并不由自己主管, 并不愿透露更多谈话的细节。沙海林还对早报记者表示,其代表上海与西蒙·克林会谈主要是考虑“商务贸易部门”对口的问题,并无其他方面的更多考虑。西蒙·克林在此次临时上海访问中回应此事时显得颇为谨慎。不过,在澳大利亚国内的一些反对党也表现出更为激进的措施,希望施压政府更高层首脑直接与中方会谈甚至通过政治手段要求中方释放胡士泰。“外长史密斯认为‘这已经影响了澳企业到中国投资合作’的说法,目前在澳大利亚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认同,”一位澳大利亚籍业内人士对早报记者表示,“在另一方面,国内以特恩布尔为代表的反对党也趁此向其对手发难,实际在我们国内已经引起了另外一场争论。”实际在澳大利亚的企业界,至少也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戒备心理。昨日,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首席执行官弗莱斯特(Andrew Forres)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颇为意味深长地对媒体表示,现在就力拓事件的影响作出结论还为时过早,不过与中国企业打交道需要特别注意对方企业的股东是 谁。不过,弗莱斯特同时表示,公司在华业务未受“力拓间谍案”影响。他向记者表示,虽然他不能代表其他公司的立场,但FMG一直很满意与中国经济保持的紧密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并未减弱。他称,FMG在华员工数量不多,他们的行为都无可指摘。

回答3:

http://mnc.people.com.cn/GB/54849/69894/134456/index.html 自己看吧,内容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