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后有经常吃氯吡格雷,听说有人还做了佳学基因药物检测什么的,真的吗?真像他们说的那样

2025-04-30 10:11: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因此是冠心病患者或者PCI手术术后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疾病防治指南常规一线药物)。
  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
  -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用,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但是氯吡格雷是前体药物,需要在体内进行经细胞色素P450系同工酶CYP2C19转化后方能产生抗血小板作用,同时CYP2C19又存在这遗传多样性,分为快代谢型、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后两者会影响氯吡格雷在体内的转化速度,影响其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所以有条件的医院都会为患者进行药物基因学的检测,通过监测结果选择是否使用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