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2025-04-13 20:48:2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苏轼和司马光还有王安石都是在北宋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其实苏轼和王安石一开始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只可惜当时的王安石并不具有宰相之才,性格过于刚愎自用,狂妄,而且当朝君主年轻气盛,非常渴望建功立业,就任人唯亲,不分好坏。所以苏轼和司马光就非常反对王安石变法,只可惜这一个反抗不能得到君主的理解。

一、改革虽好,但是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之中遇到了阻力

王安石针对宋朝内部冗兵冗费的问题,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军备,和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抑制土地兼并,并且相继出台了非常多的法律,但是改革虽然很好,但是实施起来就难了。比如说,青苗法,初衷是让百姓自愿贷款的,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强迫起了老百姓贷款,并且利息还非常高,这非但没有减轻农民的负担,还让农民的怨声四起。再有一个就是募役法,初衷是想让农民从劳累的苦役之中解脱出来,并且促进农业的生产发展,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不但没有减少劳役的时间,而且还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二、三人对待祖先遗产的态度不同

苏轼和司马光都是比较强调祖先崇拜,自然不想让变法破坏了老祖宗千百年来的文化遗产。而王安石的变法不仅仅不够完善,而且还破坏了祖宗之法。这就等同于让原本安定的社会秩序给破坏掉了一样。所以说,苏轼和司马光对于王安石的变法非常反对,特别是司马光,表现得就更加极端了。

三、对于自己的利益集团维护

苏轼对抗王安石,其实并没有什么私人恩怨,但是却要维护好双方的利益,也就是所谓的朋党之争。当时,为了通过王安石变法,就生成了两个派别,一个是改革派,一个是保守派。为了达到变法目的,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就把那些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人留下来,把反对他的人给压制下去。直到变法了以后,两个派别之间的斗争就更加厉害了。本来变法两个人都是处于佛系的态度,后面就变得直截了当,反对的就是反对,支持的就是支持。

回答2:

他们觉得变法影响了士族阶级的利益,不利于他们这种群体,所以就反对。

回答3:

这就是他们政治立场的不一样。在当时那个环境,谁也不是先知,王安石变法究竟结果如何谁也不知道,他们只是从另外一个方向做的考虑

回答4:

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王安石的青苗法损害了以司马光为首的政治集团利益。加上政策的分歧,他们必须阻止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