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法律不是万能的?(谢谢、解释一下)

2025-02-24 13:51:4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法律是统治阶级制定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在国家职能作用的发挥方面不可或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缺乏法律是不行的。但是,法律不是万能的。不能依靠法律解决所有社会问题。
首先,法律本身的作用是有限的。法律是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了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法律的原则是:法无明确禁止即可行。或者说法律条文中没有明确规定不能做的都可以做,都不犯法。但是,法律不能穷尽列举所有社会行为,人们的行为是千奇百怪的,都是以个性、个别的形式发生,而法律总是进行一般的概括。而且在社会不断进步中,不断地发生新的社会行为,法律的规定总是滞后的。为了便于社会成员遵守和国家机关的执法,法律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为了新行为未列入规范而朝令夕改。
其次,成熟的法治社会是全社会法律意识的确立。也就是人人一事当前,要先想到法律,想到是不是合乎法律规范,想到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想到要依法办事。如果社会缺乏法律意识,那立再多的法也没用。
第三,法律的制定是要人遵守。遵守的前提是知法。要让全社会成员知法就要做到既简单又通俗。如果法律叠床架屋、纷繁复杂,又晦涩难懂,即多且乱,人们学不通、知不明,人们不知法律规范如何,也就无法遵守法律。
第四,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因此必须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的人犯法不会受到法律规定的制裁,有些人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者贪赃枉法,法律缺乏刚性和权威,也就失去了震慑和警戒教育作用。
第五,法律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统治的其中一种工具。上层建筑中政治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还有哲学、价值观、世界观、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等社会意识形态。法律的制定必须和这些方面有机统一、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如果法律与上述某方面相矛盾、不一致,那么法律就不会很好地执行。

回答2:

法律所维护的正义是一种程序上的正义,一种证据上的正义。但是证据上的正义并不一定能保证事实上的正义。比如说,有个人杀了人,没有证据还是不能判罪。
另一方面,法律有自己的调节范围,它肯定不能包括所有的关系。因此法律在范围上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还有一些关系用法律的方法来调节并不合适。因此我们的社会才会需要道德等等规范。

回答3:

任何社会,法律都是人操作的。所以法律不是万能的。

回答4:

因为没有法律也是万万不能的

回答5:

法律只是规定最底线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