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是怎样做成的?

2025-04-29 04:36:3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使木糖醇结晶化形成的糖果的结晶化的控制困难、大量生产困难、即使通过并用其它原料可以进行结晶化的控制,作为特征的清凉感也较差,或者作为制品的吸湿稳定性低劣,本发明提供了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糖果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了含有木糖醇和赤藓醇的糖果,它是木糖醇含量相对于赤藓醇含量的重量比为99∶1~80∶20、在口中带来清凉感的糖果,通过包括将以99∶1~80∶20的比例含有木糖醇和赤藓醇的掺合物加热熔融的熔融工序;将所得的熔融液保持在木糖醇的熔点以下且维持其流动性的温度下,形成木糖醇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结晶化了的流动体,将所述流动体成形为希望形状的成形工序;将所得的成形体冷却至室温的冷却工序的制造方法获得。

回答2:

合理吃糖是有助健康的。

糖是安全实惠的能源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钱学骏表示:“在糖、脂肪、蛋白质这3类可供选择的生命能源中。无论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缺氧条件下,糖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燃烧为人类提供能量。而且,糖在体内燃烧释放能量以后,最终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很容易通过肺的呼吸功能排除提外,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伤害。相比之下,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氨一类的有害物质,而脂肪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酮体,这对有机体不利。
另外,糖也是人体必须的物质。糖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后,很容易转变成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血糖可以顺利通过屏障,成为脑组织在正常情况下的能量来源。由于脑组织几乎没有特殊的依赖性与敏感性。一旦血糖不足,很容易出现思绪混浊不清。神经紧张,反应迟钝,疲劳甚至昏迷。反之。吃糖能刺激脑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功能,这已经被美国麻省理工学员的研究人员所证实。
血液中必须有充足的糖,才能充分供应细胞所需的能量。研究表明,当食物中的糖消耗殆尽时,人容易产生倦怠感。当血糖降至70毫克时,人渐渐感到饥饿。由倦怠感逐渐形成疲乏。血糖持续下降时,疲乏将变成衰竭,并且有头晕目眩、虚弱以及站立不稳的情形产生。甚至会心律不正常、两脚发软或者发生呕吐。

糖与疾病并无必然联系

糖并不是导致疾病的罪魁祸首。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教授陈君实指出: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糖的摄入量与肥胖的发生率没有直接关系,脂肪的摄入才与肥胖有密切关系,糖尿病与吃糖多少更没有关系,因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的功能受损才引起的。吃糖与血脂升高也没有直接关系,应该说,影响血脂变化的主要膳食因素是饱和脂肪酸,蔗糖或果糖的摄入量很高时,才可能引起血脂升高,这是由于果糖在肝脏中的独特代谢途径所致,因此,在一般摄入量情况下,糖不引起血脂升高.
糖更非龋齿的始作俑者。众所周知,英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食糖人均消费量,但龋齿发生率却较低。相比之下,在食品店糖果消费量低的我国,龋齿发病率却很高。陈教授表示:“人们认为常吃糖容易导致龋齿,是因为糖长期存在于空腔中,可以成为引起龊齿的细菌培养基,如果吃完糖以后,采用漱口或其他办法及时清除口腔中的糖,就不会引起龋齿。”

中国人应适当吃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