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除冻疮之后的疤

2025-02-24 11:39:1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你好: 有些人把冻疮通俗地叫“死血块”,这从医学角度来说,确实有它一定的科学根据。我们知道,冻疮的发生是由于皮肤受到严寒的袭击,在这种强烈的刺激下,使受冻处的皮肤血管,先是收缩,继而麻痹扩张,就会造成局部的血流缓慢而郁血,组织缺氧水肿。因此,在受冻部位的皮肤就会出现一片暗紫红色的肿块,病人又痒又痛,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死血块”了。“死血块”在遇到温热环境时,就会痒得特别厉害,这是由于受热后可使血管扩张,组织内新陈代谢加快,代谢产物增多,从而刺激了皮肤感受器的缘故。倘若病人受冻时间较长,局部组织瘀血缺氧受损严重时,皮肤还会发生水疱,甚至溃烂。当组织修复痊愈后,局部皮肤可留有色素或疤痕,这就是冻疮的一般发病过程。 冻疮常发生在容易受到寒冷侵袭的身体外露部位,如手、足及面部等处,这是大家所熟悉的。手上的冻疮多发生在手指和手背,而手掌却见不到,这是因为人们受到寒冷袭击时,就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握拳动作,藉以御寒而使之免于受害。如果你手掌部位也发生“冻疮”了,那可未必就是冻疮,而可能是另一种皮肤病,叫多形红斑,这是我们在门诊中最多见的情况之一。当然,发生在手掌的红斑还可有其他一些皮肤病,这就需要到皮肤病专科去鉴别一下了。 冻疮发生在脚上时,多半在脚的外侧、脚趾背和足跟处,因为这些部位常受鞋子压迫的缘故,局部血液循环较差,御寒能力较弱,尤其是足汗较多的人,由于散热更快而更容易发生。因此,对于足部容易发生冻疮的人来说,选择宽松、保暖、透气性好的鞋子,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面部发生冻疮,耳廓最为常见,因为耳廓组织较单薄,血液循环又较差,经不起严寒的袭击而容易发病。因此,加强局部的按摩和戴耳套就成为一种常用的自我保护方法了。如果面颊部生冻疮,这常会被人们所忽略,因为它不像发生在手足部那样有奇痒,而只是看到有一片片暗紫红色的斑块,局部皮肤温度较低,一般到开春天气转暖时,紫斑就会逐渐消退了。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句,如果天气已经转暖,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仍然不好,这就要考虑有其他疾病的可能了。如红斑性狼疮、冻疮样狼疮等。我们在门诊确实也碰到过这样的一些病人,清明节已将来临,但面部及耳朵上的“冻疮”还未好,结果进一步一查却是红斑狼疮。所以说,冻疮一定是发生在冬天的病,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了。 除了上面所说的冻疮好发部位外,那么别处是否会发生冻疮呢?我们在门诊中还曾看到一些发生在大腿部和臀部的冻疮,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冻疮。对其命名,目前医学界还有争论。有人称“股臀部寒冷性红斑”,有人则叫“腿部冻疮”,也有人从免疫学和病理学角度出发,命名为“冷球蛋白血症性股臀部血管炎”和“寒冷性脂膜炎”。但归纳起来它都是由寒冷引起的,在大腿上 1 / 3 处的外侧和臀部的皮肤,呈现片状发红,还略带暗紫色,局部温度较低,没有痒感,严重时还可摸到有硬块,偶尔有破溃。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体形较胖的年轻女性,她们平时不大活动 ,工作时又多是坐着,工作环境又冷。穿着方面多数较单薄而入时,也有人还经常穿着紧身裤长时间地骑车上下班,国外报导这种病人也常有骑马的嗜好。由于长时间的坐着,或穿紧身裤骑车、骑马,就必然会造成局部皮肤受压,而使血流不畅,降低了皮肤的御寒能力,再加之受到寒冷的侵袭而导致发病。所以也可以说是发生在臀股部的一种特殊“死血块”吧。 如何有效的防治冻疮 冻疮是一种冬季常见病,以暴露部位出现充血性水肿红斑,遇温高时皮肤瘙痒为特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患处皮肤糜烂、溃疡等现象。该病病程较长,冬季还会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对于一些年轻女士而言,不仅影响了双手的美观度,还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治疗方面,虽方法较多,但很少能根治,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 在中医学上来说,由于冻疮患者大多体质阳虚,故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而久之肌肤便会失去养分,导致阴寒久伏于脉络,因此,冻疮会反复发生。而在夏季治疗冻疮,正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曾提出“春夏养阳”治疗法则。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论,人体阳气春夏多生发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如冻疮得以恢复。 阳虚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使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节律变化的高峰,体内凝寒之气,因此有易除易解可能,加之夏季皮肤毛孔容易扩张,如配合活血化瘀药物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反之,在冬季人体处于阳气年节律变化的低谷值,即使补之,疗效亦难尽如人意。李斌医师表示,由此可见,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之势,体内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配合活血化瘀药物乘其势而治之,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治疗目的。另一方面可使温阳之气内存,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治疗方式: 1. 鲜芝麻叶适量,放在生过冻疮的部位,用手来回揉搓20分钟左右,让汁液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再洗去,每日1次,连续1周。 2. 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 3. 红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脑3克摇匀,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4. 生姜6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1周。 上述几法,任选1种,连续5-7天,即可有效地预防冻疮发生。 辣椒 将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后,涂冻疮患处能消炎、镇痛、去痒。 生姜 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常发冻疮的皮肤,连搽数天,可防止冻疮再生;若冻疮已生,可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待凉后涂冻疮患处,每日两次,连涂三天,就会见效。 萝卜 将萝卜切片,用电炉或 炭火等热源烘软,贴在冻疮患处,继续烘烤,距离与热度感觉舒适为度,过不了几分钟冻疮处有发痒的感觉直至肿消失。 白菜 白菜、茄子根等量洗净后煎浓汤,趁热洗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 将山楂1枚置于火炉上烧熟变软,稍冷后搓成泥状涂患处,同时将患肢置于火炉上方烘烤,边涂边轻揉患处皮肤,直到楂泥变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疗3-5次

求采纳

回答2:

是冻疮之后的黑印吗?我抹了修芙草 基本淡下去了,这个严格来说不是疤痕,有的自己都会好。

回答3:

建议去正规大型专业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比较好。手背上疤痕是由于肉芽组织的生长所形成的,是皮肤受损后自我修复的一种表现。治疗建议可以用生姜片在疤痕上来回摩擦,以使疤痕颜色变淡。也可以进行局部的激光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