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2025-05-05 01:05:1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找到渗透法制教育的切入点。

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长城》一文时,课前我让学生在网络中搜索了解人们对长城的评价,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长城的录像,欣赏了长城的壮美景观,引导学生明白: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教学到这里便进入关键的渗透时期,于是,对内容进行了拓展——说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文物古迹?保护得怎么样?要求学生把对“保护文物,从我做起”这句话的理解说给大家听,再相机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从而完成法制教育的渗透任务。又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时,根据课文内容第四自然段的文字介绍,利用多媒体配上野生动物的画面介绍了猴子等野生动物,激发了学生对野生动物及其优美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从而引出问题:面对这些充满野性、活泼可爱的野生动物,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呢?学生讨论之后,引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让学生明白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找到渗透法制教育的时机。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间天堂般美丽的小村庄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痛心的故事。教学中,创设情境:假如你此时遇到这个被冲毁的小村庄的村民,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你就是这个被冲毁的小村庄的村民,此时面对一无所有的“村庄”,你会说些什么? 通过学生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说、劝的过程中内化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让“人类不爱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无形中渗透成功了。

三、在学生的写作中进行法制教育。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