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偶然听到同事在谈论一部电视剧——《天道》,经同事绘声绘色的介绍,觉得这部电视剧颇具观赏性,遂借来观赏一番,方才得知是根据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成。对于豆豆的这部小说,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机会读到它,既然改编成了电视剧,想必原著一定可读,遂买来小说与之亲密接触了几遍,感受颇深。
八月初,拜访石鹏飞老师的时候,除了送去从尼泊尔带来的“欢喜佛”以外,还一并向他推荐了豆豆的小说和电视剧《天道》,后来在同石鹏飞老师的电话聊天里,也多次提到了这部作品,他耐心地对我的观点和读书感想进行了一一点拨。
这篇札记,与笔者数月前写的《<沧浪之水>札记》的结构相似,由若干小篇幅的观点评述组成,窃以为这样看起来,似乎条理会更清晰一些,文字中的观点代表着成文之前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权当是工作之余“练练笔”罢了。
1.女人看到了爱情,商人参透了商战,不同的人各有所得。
关于《遥远的救世主》,有人称它是傲然独尊、特立独行和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也有行家评论说,女人看到的是小说里的爱情,商人看到的是里面的商战,不同的人可以从中找出自己不同的东西,可以获取不同的感悟。
看“爱情”和看“商战”都不是我的强项,其一,我不是女人,缺乏女人细腻的特质,看不出里面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爱情;再者,我不是商人,在缺乏商人阴险狡诈的运作手法以外,更缺少商人精明的头脑,所以也无法参透其中的商战玄机。
读小说,认识了一个原来从未接触过的词语“文化属性”,而且小说里多次提到了“强势文化”、“弱势文化”等看似生僻的专属名词。以笔者的观点来看,小说从头到尾都在努力地诠释“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特质,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以及谁的文化属于强势和谁的文化又是弱势。的确,这些概念化的描述几乎等同于说教,但即便是说教,如果是第一次接触或不经常接触这样的词语,“说教”也就变得不再是“说教”了;仔细品读,不难发现豆豆把“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看成了“文化属性”两个支撑点,这样的划分是否正确或是否够专业,暂不争辩,通篇都在描述两大属性的对比,对比的结果不说也明白,以强胜弱,天经地义。
2.洋葱是分层次的,而且分出许多个层次,文化也如同洋葱一样,应该有强烈的层次感。
在电影《怪物史莱克》里面,史莱克有这样一句名言,他对可爱的小驴子说:“人和洋葱一样,是分层次的,你们驴子永远不懂。”其实,文化和洋葱一样,也应该具有洋葱一样的层次感。
近些年,我们除了提出“先进生产力”以外,还提出了“先进文化”,为什么会提出“先进文化”,就是因为有与之相反的“落后文化”的存在,而且提出的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潜台词就是“落后文化”依然存在,而且它还具有一种牵制事物发展运动方向的力量。先进、强势是相对于落后、弱势而存在的,所以“俄罗斯是个伟大的民族,历史上没有什么人能战胜他们,但是在世界两大阵营50多年的意识形态对抗里,他们却输在了他们还没有完全读懂的文化里,而美国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最终使他们得到了靠飞机大炮不能得到的胜利,以至于联合国都成了一个失宠的王妃。”相对于俄罗斯,我们和许多国家都处于弱势,相对于美国,俄罗斯也就成了相对的弱势。于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无疑就成为了强势文化最重要的标志,“尊重客观规律”就是伟大革命导师提出的“实事求是”,由此说来,做到了“实事求是”便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就能成就强势文化,可见做到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文化是立体的,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有的文化在前面跑,有的文化就会跟在屁股后面跑,有的文化先到达一个制高点,有的文化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仍然在谷底徘徊。所以,文化不光有平面的扩展,还要有立体空间和纵向时间的延伸,如果只讲单元文化或多元文化,而不讲先后、不讲层次的话,那么文化就是一张大饼,只是切成一块吃还是切成多块吃的区别。
大家都吃过火锅或者烧烤,烧烤与火锅相比,烧烤就属于弱势文化,火锅就属于强势文化,因为烧烤是最原始的吃法,仅比生吃资源(火源产生的热量)未得到充分利用,浪费程度高,但与生吃相比,烧烤则具有本质的先进性;同样是火锅,大火锅与小火锅相比,大火锅就是弱势文化,因为它不如小火锅卫生;火锅与对烹饪技巧要求苛刻的粤菜相比,粤菜就属于强势文化,因为它讲求做工考究、用料精美、味道细腻,所以精细文化优于粗糙文化。同样是酒文化,红酒文化就优于白酒文化,因为我们需要健康,同样是茶文化,环保型的古树茶就优于化肥农药兼施的台地茶,因为我们提倡绿色生态,所以,强与弱是相互依存和相对而生的。
3.强势因子与弱势因子。
首都机场南楼住宅区的“路联通市场”,市场墙壁上写着一行一米多高的四个大字“童叟无欺”,不知道是期望还是现状。如果是现状,顾客会面对墙壁上的四个大字三鞠躬,并竖起大拇指,连声叫绝;如果不是“现状”,说明四个大字只是诱人的口号,可以将它改为“暂时还做不到童叟无欺”,“现状”是什么意思,市场里的每一户商家都能兑现承诺:无冒牌货,无低质货、无过期货,不卖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不搞价格欺骗等等,如果做不到,就可以从理论上定性为“童叟皆欺”或“失信”。如果我们做每一笔交易都能像和自动售货机打交道一样地享受到公平和诚实,市场秩序问题就不存在了,公平和诚信就是强势文化最基本的要素。
强势文化中包含了若干基本因子,如尊重客观、守时、诚信、严谨、高效、核心稳定讲协作、节约、谦虚、自信、积极主动、按原则办事、公开公正、开放、良好的个人修养等等。弱势文化的则有相反的基本因子,例如强调主观、缺乏时间观念、失信、无所谓、低效、表面和谐窝里斗、浪费、自大、自封、自满、消极被动、凭人情义气做事、暗箱操作、糟糕的个人修养。
“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多一个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你应该整合你的社会关系资源,埋头学几年、干几年,吸纳、整合零散能量,从你的第一本书、第一个剧本、第一部电视剧做起,用小说的形象思维和影视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化属性与命运的因果关系,去传播强势文化的逻辑、道德、价值观。”看到这段文字,与其说这是丁元英对强势文化的理解,倒不如说是豆豆对目前弱势文化的深入剖析和对强势文化的高度认同。
4. 日本文化除了变态因子外,还有强势的一面。
日本文化是变态文化,但同时日本文化更是强势文化,这里不是讲变态文化是强势文化的一种,而是讲日本民族文化里面有较大比重的强势因子。日本经历了两次大的文化革命,第一是明治维新,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清廷的“洋务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日本并不是单纯地发展近代工业,而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教育上进行的一次彻底的变革。“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加强了文化教育,扶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在亚洲得以迅速崛起。第二次是二战失败以后,日本又开始向美国学习,上个50年代,日本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学,多数学生学成后回国,从当今的日本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们已将东方和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善于兼容并包,勇于变革创新,虚心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仅仅是硬件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软件和骨子里的学习与改造,他们不会唱我有一颗“日本心”,而是谁强势、谁优秀就挖谁的心,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了彻底改革,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使日本最终确立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川大毕业的一位同事向我推荐了《菊花与刀》(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或许在这本书中能发现更多有说服力的东西,因为本书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据,三年后,作者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出版,便是这本《菊花与刀》。
5. “文化属性”背后一定有更为客观的“自然属性”。
每个民族身上、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强势属性和弱势属性,面相学里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写得很好,即“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这其中的“性格”和“气度”就是每个民族或每一个人的文化属性,具有强势特征的“性格”和“气度”就会托起你的命运和拓展你的格局,反之,具有弱势特征的“性格”和“气度”,只会表现为懦弱,阻碍你的命运,压制你的格局。
有句话叫做命中注定,其实说成“文化属性注定”更为恰当,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为什么南方多智、多柔情、多文人,而北方多仁、多铁骨、多帝王呢,或许背后有更为客观的自然属性作为铺垫吧;推而广之,中华民族都是一种文化属性,无论走到哪里都抹不去你身上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南怀瑾大师在他的《老子他说》里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6. 由小说里的文化属性联想到了企业文化的强势与弱势。
由小说里的文化想到了企业的文化,为什么有的企业强悍,而有的企业只能在夹缝里分一杯残羹?有尊严的强悍,腰杆儿就硬,说起话来也有威慑力和行业领袖的风范,这就是强势文化的表现,夹缝里的生活只能说明弱势文化只能挨打。所以,企业文化也存在强势和弱势之分、先进和落后的差别。强势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外在的强势与企业尊严,弱势的企业文化都在做表面文章,旨在通过表面的渲染向外界宣称自己有核心优势。其实,企业的强势与弱势不是表面能够演示得住的,所以,作秀的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缺乏诚信的弱势表现,欺人者,开端和结尾都是在欺骗自己。
7.道家、儒家、法家
相对于孔孟儒道来讲,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属于强势文化,而道家的“无为”所倡导的更是一种弱势文化的思想。所以,老子的徒孙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们,而孔孟的继承者就阎真小说《沧浪之水》里转型后的池大为,法家思想才能培养出诸如汉武帝这样开疆拓土、雄心勃勃的风云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了中国两千年,如果法家的思想多发展一点,或许现在会是另外一番天地。
难怪《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英对儒家文化有骨子里的成见,因为儒家文化在骨子里就与这位饱受西方文化洗礼的丁元英这样的强势“怪胎”格格不入,所以他选择了与世无争的“古城”,两年之后,因为无法摆脱大环境的束缚,于是,他又选择了离开。
8.读书人的“知识分子”矛盾情结。
书是为读书人写的,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读书,非读书人大多数都是在实践书上的道理,所以每一部小说,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知识分子情结,当然,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也不例外,而且它蕴含的是一个矛盾的知识分子情结。
在第九章的饭桌上,主人公填了一首名为《自嘲》的词,词的平仄、韵脚、对仗都很工整:“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读书人有偶然的机会登上了大雅之堂,便自我陶醉地卖弄一点点皮自以为是的皮毛学问,犹如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谈论着内心的“海阔天空”,志向远大到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好像一下子达到了彻底超脱的至高境界,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斗量着人生的福祸,这是一种何等的超脱!但摸一摸自己的口袋,发现银子远比别人少的时候,就开始谩骂世道的不公平。活生生给自己画出了一幅酸臭书生的心态图,意境很高,充满着矛盾的自我讽刺、嘲弄和剖析。
9. 从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到电视剧《天道》
小说的对白经典且微妙,所以改编后的电视剧《天道》里的台词和旁白几乎照搬小说的内容,可见豆豆在文字运用深厚功力和作品主题的睿智与简约。当然,如果完全照搬小说里的对白,电视剧《天道》肯定是无法通过审核的,电视剧拍了数年之后才得以公映,也是有理由的。七年前拍摄的电视剧能够在与观众见面,说明文化的包容程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只要有“避嫌”这个词的用武之地,就表明“文化的包容度”还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
10. 遥远的救世主,为什么说“遥远”。
强势文化是救世主文化,但不再身边,所以说成是遥远的救世主,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是讲“城府”的文化,同样中国文化也是早衰的文化,是爷爷文化、是祖宗文化,老子总比儿子强,爷爷总比老子强,所以拍电视剧就擅长拍摄历史剧,因为历史是辉煌的。美国文化是孙子文化,总是相信老子比爷爷强,儿子比老子强,所以拍戏就要拍科幻片拍摄未来世界,因为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中国文化是城府很深的中年人文化,而美国文化是天真的大孩子文化(汪小金老师说美国人就像个不会撒谎的大孩子,从美国回来的一些朋友也这么认为)。国人最喜欢读两本书,其一是《三国演义》,再者是《水浒传》,三国讲的是计谋,拼的是城府,比的是运筹帷幄和尔虞我诈;水浒里讲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强盗文化,比起水浒的行为黑暗,三国的心理阴暗就更胜一筹了。所以,有人笑谈这两古典名著是不纯洁的“禁书”。
11.带有趣味性的“故弄玄虚”成分
小说的任何一个文字都不会无缘无故存在的,只要它存在就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当然“噱头”和“故弄玄虚”也是理由之一。道法自然如来 五台山拜佛等等,都是为了故弄玄虚或为了凑题材,或者是障眼法,因为这篇文章的主题很深刻、尖锐,同时埋藏得也很深,所以重点不在“道法自然”的故弄玄虚,而在于揭示文化弱肉强食的道理。
诚然,豆豆设计的用来拼凑主题的文字里,也有不少妙趣横生的对白,如小说中的主人翁丁元英自己填的一首词《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再如书中写道“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出了茗香阁,穿过一道拱形门来到一禅寺的后院,后院也是依山势而建,院中几棵环抱粗的古银杏树掩隐着几间禅房,飘了一地的落叶,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钟声,更加衬托出这千年古寺的清静幽谧。”韩楚风掏出烟给丁元英一支,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窃以为,这些都是豆豆围绕主题而设计的玄虚,玄而又玄的文字,让喜欢故弄玄虚的人所津津乐道。但教科书般故弄玄虚的文字,也不乏诙谐、幽默和思维挑逗般的婉转,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