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带着十来岁女儿就诊,是因为姑娘指甲周围明显的红肿疼痛,还化脓了。
仔细询问,原来小姑娘喜欢撕指甲旁边的倒刺,虽然平时父母看到后会给予干预,但是由于姑娘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是在父母的视线外,所以给姑娘撕倒刺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这位爸爸知道原因后,很认真的告诉姑娘:以后可不要再撕倒刺了,再撕,还会出现这种感染,说不定比这个还严重呢!
姑娘一脸无辜的表情,“可是我的手指甲周围总是长倒刺啊!我也不想撕倒刺啊,撕破了总是疼啊,我也不知道该咋办啊?!”
“那医生,请问人为啥长倒刺呢?有啥妙招可以预防长倒刺吗?出现倒刺该怎么办吗?”这位父亲也是一连串的问题。于是我把我的手指伸出来让他们看,小姑娘惊讶的说,叔叔也有这么多倒刺啊!
“是啊,因为我每天要看很多病人,而且要频繁的洗手,而且几乎每次都还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完手又不好好抹润肤霜,所以呢就特别容易长倒刺呢。”我告诉他们。
“那为什么勤洗手也会长倒刺呢?老师说勤洗手才能讲卫生。”小姑娘问道。
“当然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洗手是有益于健康的,也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但是过度的洗手可就不好啦!这样会把我们皮肤表面最基本的天然保护剂都给洗掉啦,手可能就会特别的干燥、不光滑。尤其是我们指甲的周围本身皮脂腺就很少,本身就不会分泌太多的皮脂进行保护,过度洗手就更加干燥,更加的失去保护,就形成了倒刺。”我一口气说完。
“那倒刺在你们医学上怎么称呼呢?有没有学术名词?”她爸爸问我。
“有啊,倒刺在我们专业上叫做逆剥,因为形态很像肉刺而得名。除了我刚才谈到的过度洗手,天气过度干燥、手频繁洗衣服刷碗或者某些摩擦可能都会出现倒刺。另外,一些儿童可能喜欢咬指甲,这更容易出现倒刺。”我回答。
“那已经有了倒刺,需要补充维生素吗?”她爸爸问到。“是这样的:
1.倒刺的形成归根结底就是甲周皮肤的干燥、缺水,缺乏足够的皮脂保护;
2.倒刺的形成和维生素缺乏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没必要盲目补充维生素;
3.预防倒刺形成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过度洗手或者刺激,同时使用无刺激性、油性大一些的滋润霜或者护手霜;而且要多多的使用,假如平时频繁洗手,那么每次洗手后就更要多用滋润霜。
4.甲周要多抹一些,它不含有酒精、不含有防腐剂、而且具有功效性的护肤、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性的成分;
5.一旦出现倒刺,可以使用指甲刀或者剪刀从倒刺的根部整齐的剪掉即可;
6.建议不要手撕倒刺,因为特殊的甲周结构,很容易撕破皮肤出血,继发细菌感染;
7.重复一遍吧,预防倒刺的形成,手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倒刺和维生素是否缺乏没有关系,不可盲目补充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