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绦虫主要指莫尼茨绦虫,主要寄生在牛的小肠中,犊牛易感,呈地方流行。
虫体特征和发育史
(1)虫体特征
常见的绦虫有两种,指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均呈乳白色,小的圆形头节,四个椭圆形吸盘,没有沟和顶突,长约1~6米,体节宽而短,内含两套生殖器官,每侧一套,子宫呈网状,生殖孔向一侧开,节间腺在节片后缘,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呈环状,而贝氏莫尼茨绦虫节间腺呈密集的小颗粒状,并且在节片后缘的中央部。
(2)发育史
一般虫卵和节片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土壤的甲螨吞食后,螨内的六钩蚴发育成囊尾蚴,牛采食了含有囊尾蚴的饲料或土壤而感染,囊尾蚴在小肠内需40~50天发育成成虫,成虫在肠道内存活2~6个月,然后自行排出。
症状
由于绦虫虫体大,容易造成肠管变窄,并且吸收体内大量营养,从而造成病牛精神沉郁,消化不良,有时便秘,有时腹泻,一般粪便中含有绦虫的节片,牛会出现消瘦、贫血、慢性臌气,导致病牛衰竭死亡。有时很多虫聚集在肠内,引起肠套叠、阻塞等。根据症状可检查粪便,如果有绦虫节片就可确诊。
防治
(1)定期驱虫,常用的药物:硫双二氯酚,5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氯硝柳胺,10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吡喹酮,口服剂量为30毫克/千克体重;丙硫苯咪唑,口服剂量为20毫克/千克体重,拌料饲喂。
(2)控制中间宿主,科学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