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太平天国覆灭,地方豪强崛起,为什么没有形成东汉末年和唐末分裂局面?

2025-04-07 13:20: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盖因清廷三力同发,直接残酷血腥镇压了太平军,进而稳定了既有的统治秩序,才没有形成那样天下大乱,甚至四分五裂的局面。具体言之,主要归结于清廷控制力犹在,向心力尚在,以及外压力明在等因素的建功了。

首先,清廷镇压太平军,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军事指挥权依旧在于军机处,在于朝堂之上。公元1851年,洪秀全于金田揭竿而起,经永安建制,又立都北伐,以有半壁江山,号称太平天国。彼时,清廷十分震恐,八旗、绿营兵轮番上阵,可惜屡屡败北,遂借地方团练以行剿灭之策。适时,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空降地方,分别建立了湘军、淮军、楚军等地方武装。于是乎,清廷破例授予他们权柄,开始了极力镇压太平军的军事行动。最终,太平军由于种种原因,功亏一篑了。


其次,参与镇压太平军之大臣,个个忠心耿耿,千里觅封侯。譬如,曾国藩、李鸿章就是典范,左宗棠更是身体力行。前两个家世清白,以功名出道,立图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耳。后一个出身幕僚,关心国家大事,毅然决然加入了保卫大清的行列。就这样,他们三人行,一起扶大厦于既倒,功成名就了。


最后,列强势力虎视眈眈,汉人大臣都精明得很,深得坐在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自鸦片战争以来,涌现出一大批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西洋坚船利炮的厉害。因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这些人依旧不改本色,继续镇压太平军。同时,利用一些手段,还获得了洋人的大力支持,联合对付起了太平军,从而加速了太平军的败亡时间,腹背受敌了。

综上,其所形成的晚清局势,既与众不同,又独具特色,以致让清廷苟延残喘了近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