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中,揣摩作者安排情节、刻画人物的艺术匠心,完成下面问题。

2025-04-28 00:02:1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可以再简单的环境中突出描写人物的性格和语言特点,这也是《红楼梦》中400多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原因了。
  2.前面介绍的都是贾府的女人,或长辈,他们都是封建社会的代表,而贾宝玉是一个实实在在反对封建礼教的人,将他放在最后,与前面的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林黛玉产生一种熟悉感——反对封建礼教——在心理形成一种无形的默契,这也小说后来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叙。
  3.最开始进贾府,是一群丫鬟,她们的语言没有拘束,行动自由,说明贾府是一个比较尊重丫头的地方;后来见到贾母,二人叙话,突出贾母对儿女的疼爱,突出林黛玉身世的可怜;在拜见邢夫人,王夫人,说明她们是封建社会的典型代表,具有封建社会妇女的基本性格;在和“三春”姐妹聊天,体现女子的天真活泼;王熙凤的出场时“人未到,声先到”,看见贾母伤心他就跟着哭,贾母让她别哭,她立刻转为笑脸,体现了她善变、泼辣的性格。
  这样分开,能体现各主人公的性格,也便于读者分批记住,不至于太过集中不便于记忆.
  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黛玉进府。主要写黛玉的心理。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4自然段):见贾母与“三春”。主要写贾母与黛玉祖孙亲情,黛玉的话暗中点出“木石前盟”。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见熙凤。主要写王熙凤其人及其性格。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见贾府之富贵。主要写黛玉所见贾府富贵豪华的环境,黛玉拜见亲人及用饭时的小心谨慎,以及听人们说宝玉。

  第五部分(第13、14自然段):宝玉黛玉相见。主要写宝玉其人及其性格,暗示宝黛奇缘。

  第六部分(第15、16自然):安排黛玉房舍和丫鬟。

  四、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他在序里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说书人的底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