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它们最初指的是什么

2025-02-25 16:44:2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阳春白雪”是古代琴曲,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创作,也有说是齐国刘涓子所作。唐代显庆二年(657),吕才曾依照琴中旧曲为“阳春白雪”配歌词。

“下里巴人”指的是战国时期流传于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指乡里、乡村,“巴人”指巴蜀的人民。

《下里》、《巴人》是当时流传于楚国的民间歌曲,因此会唱的人很多。而《阳春》、《白雪》是相对高雅的音乐,会唱的人就很少。

后世的人就以此为典故,用“阳春白雪”来泛指高深的或高雅不俗的文学艺术或音乐,用“下里巴人”来代表通俗的大众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并且二者时常对举。此外《阳春白雪》也用来指代琵琶古曲,又称《阳春古曲》。

回答2: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乐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对举。

回答3:

下里巴人:【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阳春白雪 :
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意思: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