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2024-12-05 04:45:4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区域活动之所以得到幼儿的喜爱,是因为区域活动开放、自由、自主,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伙伴,并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去操作实践。那么,如何把数学内容、数学目标、数学材料有效地融进区域活动之中呢?在实践中,我紧紧抓住三个“数”策略,扎实有效地开展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让数学知识融入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中。
  一、心中有“数”——确立区域活动的阶段目标
  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计划是发挥数学区域活动最大功效的导向和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有效把握区域活动的即时效应和发展的潜在性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设立一组区域活动时,心中要有目标。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我们需要根据阶段性数学活动的目标,配合集体数学活动的进度、内容来拟定数学区域的具体目标、具体计划和具体内容。
  例如:中班的“数形成”活动,其目标为:体验数的形成,建立初步的数序逻辑概念,会用语言表述“几添上一是几”。幼儿对“几添上一是几”这句话的理解尤为困难,“添上”往往会被他们想象为“天上”,因此,“会用语言表述几添上一是几”就成了我们数形成区域活动中的阶段目标。配合目标,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有“翻一翻,说一说”“串一串,说一说”“画一画,说一说”“贴一贴,说一说”“添一碗,说一说”等。区域游戏中的每一个动作——翻、串、画、贴、添,都让孩子们体会着数的形成,感悟着数字形成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添一碗”游戏,使孩子们对“几添上一是几”这句话理解得淋漓尽致,活动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数学区域活动中的阶段目标还应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不断加深、调整、补充、完善,原定两周的阶段目标,幼儿可能在一周内就已完成得较好了,或者幼儿对此活动已不感兴趣了,那么,教师就要灵活调整,提前进人下一阶段活动。假如两周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或幼儿兴趣正浓,教师可适当延长活动的时间,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阶段目标心中有数,从而使幼儿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增强对数学的敏感性和对数学的运用能力。
  二、浑身解“数”——巧投区域活动的游戏材料
  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材料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在为不断翻新区域材料而伤透脑筋:有时,辛辛苦苦制作的区域材料得不到孩子们的喜爱;有时,孩子们对新投放的区域材料一时兴起,但两天之后就置之不理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疲于更换数学区域活动的材料了,费时费力不说,收效却甚微。看来,区域活动游戏材料的投放,关键还得在“巧”字上下功夫。
  在几年的数学区域实践中,我发现我们的游戏材料多偏向于卡片、图片等,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玩了几次就会感觉索然无味。了解到此种情况后,我在材料的种类上尝试了改变,如结构游戏中现成的雪花片、插塑、套桶、棋子等,自然界中常见的石子、种子、树叶等;剪贴活动中的作品、范例等;生活中的钮扣、豆腐盒、牛奶盒等……这些唾手可得的游戏材料都成了我们数学区域活动中的主角,有序插接、按特征分类、组成分合、排序组合等,许多数学区域活动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回答2:

区域活动之所以得到幼儿的喜爱,是因为区域活动开放、自由、自主,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伙伴,并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去操作实践。那么,如何把数学内容、数学目标、数学材料有效地融进区域活动之中呢?在实践中,我紧紧抓住三个“数”策略,扎实有效地开展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让数学知识融入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中。
  一、心中有“数”——确立区域活动的阶段目标
  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计划是发挥数学区域活动最大功效的导向和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有效把握区域活动的即时效应和发展的潜在性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设立一组区域活动时,心中要有目标。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我们需要根据阶段性数学活动的目标,配合集体数学活动的进度、内容来拟定数学区域的具体目标、具体计划和具体内容。
  例如:中班的“数形成”活动,其目标为:体验数的形成,建立初步的数序逻辑概念,会用语言表述“几添上一是几”。幼儿对“几添上一是几”这句话的理解尤为困难,“添上”往往会被他们想象为“天上”,因此,“会用语言表述几添上一是几”就成了我们数形成区域活动中的阶段目标。配合目标,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有“翻一翻,说一说”“串一串,说一说”“画一画,说一说”“贴一贴,说一说”“添一碗,说一说”等。区域游戏中的每一个动作——翻、串、画、贴、添,都让孩子们体会着数的形成,感悟着数字形成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添一碗”游戏,使孩子们对“几添上一是几”这句话理解得淋漓尽致,活动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数学区域活动中的阶段目标还应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不断加深、调整、补充、完善,原定两周的阶段目标,幼儿可能在一周内就已完成得较好了,或者幼儿对此活动已不感兴趣了,那么,教师就要灵活调整,提前进人下一阶段活动。假如两周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或幼儿兴趣正浓,教师可适当延长活动的时间,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阶段目标心中有数,从而使幼儿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增强对数学的敏感性和对数学的运用能力。
  二、浑身解“数”——巧投区域活动的游戏材料
  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材料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在为不断翻新区域材料而伤透脑筋:有时,辛辛苦苦制作的区域材料得不到孩子们的喜爱;有时,孩子们对新投放的区域材料一时兴起,但两天之后就置之不理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疲于更换数学区域活动的材料了,费时费力不说,收效却甚微。看来,区域活动游戏材料的投放,关键还得在“巧”字上下功夫。
  在几年的数学区域实践中,我发现我们的游戏材料多偏向于卡片、图片等,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玩了几次就会感觉索然无味。了解到此种情况后,我在材料的种类上尝试了改变,如结构游戏中现成的雪花片、插塑、套桶、棋子等,自然界中常见的石子、种子、树叶等;剪贴活动中的作品、范例等;生活中的钮扣、豆腐盒、牛奶盒等……这些唾手可得的游戏材料都成了我们数学区域活动中的主角,有序插接、按特征分类、组成分合、排序组合等,许多数学区域活动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虽然材料丰富了,但枯燥的玩法同样会使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失去兴趣,于是,在区域活动中,我考虑到了一物多玩、在反复中创新、在交换中新颖。如:在中班默数活动“钓鱼”区域游戏中,为了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学会默数,并数得快数得对,同样一份钓鱼材料,我设计了好几种活动:按点子排列方位,在鱼塘里养鱼;钓竿数点匹配钓鱼;夹子夹小鱼做鱼串等。同一份游戏材料的不同玩法,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体验到了一物多用的游戏乐趣。
  在材料的难易设置上,同一个数学活动内容,我总会为孩子们多提供几套学具,如在序数的学习中,区域活动中既有牛奶盒制作的立体式楼房,又有抽象式的数字棋盘。在形象化的“宝宝住新房”游戏中,我让孩子们理解第几层第几间;在“点兵点将”游戏中,我让孩子们快速找到纵横交叉的位置。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活动,我运用颜色表示游戏的难易程度,如红色代表“难”,蓝色代表“一般”,黄色代表“容易”。
  虽然数学区域活动的内容各不相同,操作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我使出浑身解数,巧投区域游戏材料,所以始终能让孩子们保持高涨的活动参与欲望。
  三、寻行“数”墨——鲜活区域活动的语言指导
  “让儿童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这是《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指导要求。所以,我们要通过自己在数学区域活动中的言行使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关注的不是区域活动的成败,而是他们的活动过程。由此可见,区域活动中鲜活的语言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寻行“数”墨,切实发挥语言的技能。
  在每次数学区域活动前,我抓住幼儿的心理节拍,力求语言情趣化,语气抑扬顿挫,开门见山地把区域活动的内容、目标及规划,合理地融入情趣化的言语之中。例如:在大班猜测区域游戏中,已知A>B,B>C,比较A和C的大小。当幼儿的思维停留于表面,难以理解“A>B,B>C,则A>C”时,适时地说一句:“谁会是真正的第一名?最小的碗是给谁的呢?让我们一个一个地试。”
  此外,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的个体表现,往往还是我们评价孩子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教师的每一次语言评价,都有如智慧的化身,能让已经“吃饱”的孩子缠着你索要新的“苹果”,让“吃不到”的孩子信心百倍。指导性的语言评价有时是一抹微笑、一朵红花、一颗五星……不管是什么,只要是来自于老师的爱心评价,孩子的心里总是甜滋滋的,因为鲜活的语言指导除了针对数学区域活动的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培植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数学区域活动是低结构、高开放的活动,以上三个“数”的策略行之有效。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几率大大增加,对数学知识的敏感性也不断提高。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运用策略,孩子们必然会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