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大曲的制作方法

2025-04-24 03:52:2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提供一个资料参考:
三斛麦曲制造工艺流程(神曲类)
水 炒小麦 生小麦 蒸小麦
│ ↓ ↓ ↓
│ 舂簸 舂捣 舂簸
│ ↓ ↓ ↓
│ 炒黄 净簸择 汽蒸
│ ↓ ↓ ↓
│ 细磨 细磨 细磨
│ ↓ ↓ │
└————————————————→混合←———————┘

拌曲

团曲

入密闭曲室

布曲

翻曲

聚曲

瓮盛泥封

穿孔

晒曲

成品曲
秦州春酒曲(笨曲类)的制作工艺流程:
小麦

炒黄

簸择



水→溲曲(刚)



作曲(方范)

剌孔

培菌(罨)

曝干

贮藏
>中神曲和笨曲的糖化发酵能力有很大的差别, 连作者本人也感叹道:"此曲(指神曲)一斗杀米三石,笨曲杀米六斗,省费悬绝如此"(注: 杀米意指米的消化,即糖化发酵 ),有的神曲一斗甚至可杀米四石,曲的用量占酿酒原料的 3.3%~2.5%,笨曲为15%左右,神曲用量这样少,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因为即使在现代,黄酒酿造时,麦曲的用量也在8-10%左右,只有小曲的用量才可能是这样低,这说明>中所记载的神曲,曲中的根霉菌和酵母菌较丰富,作为麦曲来说,用曲量如此少,固然有许多其它原因,如曲的形体较小,制曲原料磨得较细,培养温度也较低,
2 麦曲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中草药配料的广泛使用
在北魏时代,虽然也使用一些中草药,但是种类少,且大都是天然植物, 宋代的酒曲则有很大的改变,宋代>中的十几种酒曲,几乎每种都加为数不等的中草药,多者十六味,最少的也有一味尤其注重所使用药物的芳香性,用药的种类有:
道人头,蛇麻,杏仁,白术,川芎,白附子,木香,官桂,防风, 天南星,槟榔,丁香,人参,胡椒,桂花,肉豆蔻,生姜,川乌头,甘草,地黄,苍耳,桑叶,茯苓,赤豆,绿豆,辣蓼等,
用药方式:一种是煮汁法,用药汁拌制曲原料,另一种方法是粉末法,将诸味药物研成粉末,加入到制曲原料中,酒曲中用药的目的,按>:"曲用香药,大抵辛香发散而已,"至于明代酒曲中大量地加中成药,并按老中医配伍的原则,把药物分成"君臣佐使信",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古人在酒曲中使用中草药,最初目的是增进酒的香气,但客观上,一些中草药成分对酒曲中的微生物的繁殖还有微妙的作用,
(2)曲块堆积方法的改良
北魏时代,酒曲一般是单层排布在地面上的,曲房的利用率低,而且, 客观上,由于同一空间内,曲块数量少,所散发的热量少,酒曲的培养温度不会很高,故在>中,翻曲的间隔时间一般为七天,按现代的观点来看,应属于中温曲,
唐末成书的>中首次提到一种改良的堆曲方法,不妨称之为"品字形堆曲法",即原书中所说的"竖曲如隔子眼",显然,采用这种堆曲法, 在同一空间内所堆的曲块数量有明显增加,同一空间内,曲块数量增加,则散发的热量和水分都会大量增加,使密闭的空间内温度和湿度上升的速度加快,酒曲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也就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及其数量,从原理上来推测,高温曲的形成就具备条件,高温曲对酒的风味会产生显著的作用,
从宋代后,块曲的种类越来越多,出现挂曲,草包曲等...。

-------------以上转载网文资料,过程基本就是这样的。大曲一般做成块状,小曲球状,麸曲是散的,麸皮加酶制剂,快速成曲,糖化力较高,一般做清香型白酒用。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