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有点点小问题,这个分类不应该是以“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来区别。而且板块就不应该用“消亡和生长”来说,板块是不会生长的,板块只会“离散”或“碰撞”。你的概念有点混淆,生长和消亡的是大洋。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板块边界的类型。
一、板块边界有三种类型
1.离散型边界:离散型边界以拉张作用为特征张应力产生断裂,地幔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玄武质岩浆沿这些裂缝侵入或喷出。这些岩浆冷却后成为板块的一部分,地表面积一半以上是由沿离散型边界的火山作用产生的。
2.汇聚型边界:以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为特征,分为俯冲型边界和碰撞型边界。
1)俯冲型边界:一侧板块俯冲到软流圈,受热熔融并最终称为地幔的一部分。发生俯冲的板块通常是大洋板块,俯冲作用通常会形成海沟、岛弧、弧后盆地的地貌组合,称为沟 - 弧 - 盆体系。典型代表是环太平洋的构造带。
2)碰撞型边界:两侧通常都是大陆板块,二者不再发生俯冲进入地幔,而是以地壳的变形缩短和岩浆作用为主,并最终焊接在一起,在板块的结合处形成一系列的山脉。典型代表:喜马拉雅山。
3.转换型边界:位于相邻板块相互错动的地方,沿转换断层发育,在边界处既无物质的增生也无物质的消减。在断裂带附近地壳减薄。转换断层以不同的形式将离散型板块和汇聚型板块连接起来。
然后我们再简单的了解一下大洋的演化过程就是所谓的“威尔逊旋回”。
大陆岩石圈在水平方向上的彼此分离与拼合运动的一次全过程。从板块构造观点来看,洋壳盆地并非永恒存在,一般都经历开裂、扩张、收缩、闭合的发展过程。其发展模式为:
第一阶段(胚胎期)
裂谷作用是大洋形成的第一阶段,以东非大裂谷系统为代表,大陆板块在下部地幔对流的作用下发生解体,形成一个长轴状的线性裂谷,其中央部分多发育河流。
第二阶段(幼年期)
陆壳继续开裂,开始出现狭窄的海湾,局部已经出现洋壳。 代表:红海、亚丁湾。现在阿拉伯半岛完全与非洲分离,并且正在产生一个新的线性洋盆。其特征是具有典型增生边界的大洋中脊存在,中脊发育有中央裂谷和转换断层。
第三阶段(成年期)
由于大洋中脊向两侧不断增生,海洋边缘又未出现俯冲、消减现象,所以大洋迅速扩张。如大西洋。
第四阶段(衰退期)
大洋成熟之后就逐渐走向末日,大洋中脊虽然继续扩张增生,但大洋边缘一侧或两侧出现强烈的俯冲、消减作用海洋总面积渐趋减小。如太平洋。
第五阶段(终结期)
这一阶段大洋已经不再增生,在俯冲作用下,大洋的规模急剧减小。随着洋壳海域的缩小,终于导致两侧陆壳地块相互逼近,其间仅存残留小型洋壳盆地。如地中海。
第六阶段(碰撞期)
海洋消失,大陆相碰,使大陆边缘原有的沉积物强烈变形隆起成山。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北侧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代表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缝合带,也是古特提斯洋的遗迹。
上述海洋开闭过程在地质历史中反复出现,即构造运动具周期性。
现在你应该对这两个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了。然后再来回答你的问题,关于板块边界的岩浆作用类型的问题。
这个论述起来就比较复杂了,你如果感兴趣,可以顺着我加黑的字体,在网上查查资料多了解一下。这里我简单给你介绍一下:
板块边界的岩浆作用:可以分为“弧后盆地的岩浆作用”、“陆-陆碰撞带的火成岩组合”、“板块内部的火成岩组合”等。
关于最后一点,到底是不是喷出岩占多数,我觉得你可以从这个方面来分析:
关于岩浆岩(火成岩)的分类之根据产出状况
根据岩浆岩的产状,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分类的基础上,可把各大类岩浆岩划分为深成岩、浅成岩、火山岩(喷出岩)。一些呈脉状产出的浅成岩则称为脉岩。
1.深成岩:岩浆在地下深处(>3000米)缓慢冷却、凝固而生成的全晶质粗粒岩石,如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
深成岩(也作火成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层3千米以下,缓慢冷却相成的火成岩,一般为全晶质粗粒结构。
深成岩类以花岗岩类岩石占绝大多数的事实,使多数人认为,花岗岩类是岩浆成因的,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有的花岗岩类岩石是高度变质交代作用的产物。
2.浅成岩:浅成岩又称半深成岩。介于深成岩与火山岩之间,具深成岩与熔岩中间结构的火成岩。多具细粒、隐晶质及斑状结构,在成因上常与深成岩有密切的关系,也可以与熔岩有密切的关系。常构成小侵入体,如岩床和岩墙。典型的浅成岩有苦橄玢岩、橄辉玢岩、云母橄榄岩。
浅成岩是由贯入到地壳较浅部位的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形成的火成岩体。
浅成岩通常是斑状的,并具有比深位深成岩更细的结构,但比喷出岩的颗粒更粗。
浅成岩多以岩床、岩墙、岩脉等状态产出,有时相互穿插。颗粒细小的岩石强度高,不易风化。这些小型侵入岩与围岩接触部位岩性不均一,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风化蚀变严重,透水性增大。选作为大型水利工程地基时,应进行细致的勘探试验工作。
3.喷出岩(火山岩):火山岩又称喷出岩,是火山作用时喷出的岩浆经冷凝、成岩、压实等作用形成的岩石。与沉积岩在行程条件、发育环境、分布规律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玄武岩属基性火山岩,火山爆发后由形成的多孔形石材,非常珍贵。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体岩浆,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和物理变化,所以岩浆就变成了玄
差不多可以说,在板块边界的话可能是喷出岩要占多数一点的。
如果有疑问,可以继续追问。